手机对于我们而言
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
公交车、地铁、火车上……
随处可见“低头族”
工作、休闲和日常生活
都离不开手机
(网络配图)
一天下来
眼睛多多少少都会有点不舒服
眼干眼涩、眼睛酸胀、疲劳不堪
甚至看东西都模糊不清……
现在市面上的智能手机
都带有一个“护眼模式”
开启后
手机屏幕颜色确实会发生变化
但是开启“护眼模式”真的能护眼吗?
“护眼模式”的原理是什么?
“护眼模式”其实就是让显示屏自动过滤一部分蓝光,让整个屏幕变得柔和、不刺眼。
(网络配图)
手机屏幕显白色,是通过蓝光LED加黄色荧光粉激发出来的。
蓝光是可见光,波长在400~500纳米之间,普遍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LED灯、白炽灯、液晶电视显示器、电脑手机屏幕都会释放蓝光。
蓝光虽然不刺眼,但它波长短、能量高,可以穿透眼睛的晶状体到达视网膜,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加速黄斑区细胞的氧化,产生有害自由基,伤害我们的眼睛。
一般电子屏幕发出的白光是由红、绿、蓝三种光共同组成的,“护眼模式”就是用软件算法减少蓝光,使RGB色调中的红、绿光突出,从而增加黄色调,使手机屏幕变“黄”,形成较柔和的黄光屏幕模式。
“护眼模式”真的护眼吗?
现在市面上智能手机的“护眼模式”一般有三种:降低屏幕亮度、深色模式(黑屏幕)、调节屏幕色温(黄屏幕)。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网络配图)
不过,不要因此就对“护眼模式”给予太多厚望,它只是能增加你看屏幕时眼睛的舒适度而已。
1
蓝光损伤不能完全消除
无论是哪种“护眼模式”,都只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视网膜有伤害的蓝光,但做不到完全消除,蓝光损伤还是存在的。
2
近距离看手机的危害更大
眼睛疲劳的元凶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即使你开启了“护眼模式”,但仍旧一直盯着近距离的东西看,睫状肌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时间长了照样会视觉疲劳、视力模糊、头晕甚至近视。
3
屏幕变暗反而更费眼
开启“护眼模式”后,红光和绿光多了,会导致屏幕变黄、变暗,甚至失真。在白天户外高强度光照环境下,为了看清楚屏幕,瞳孔会放大,反而更费眼。
(网络配图)
所以
“护眼模式”下也不能长时间盯着手机
想要保护眼睛
还得从根源上改变用眼习惯!
正确的护眼方法
1
严格控制用眼时间
坚持“20-20-20”护眼原则,即:每使用电脑20分钟,向20英尺(6米左右)远处,看至少20秒。
要是工作太忙无法频繁休息,建议尽量保证用眼45分钟后,休息5分钟。
现在手机这么方便,给自己设置一个休息眼睛的小闹钟不香吗?
2
注意用眼距离
玩手机时,眼睛与手机之间的距离应在30厘米左右,字体大小、光线强弱适宜。
办公时,眼睛和电脑屏幕最好距离50厘米,电脑的中心点在眼睛下方15厘米左右,屏幕略向上倾斜,屏幕亮度适当调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眼睛更舒服。
3
多眨眼
眨眼可以促进泪液分泌,使泪液均匀覆盖到角膜和结膜表面,缓解眼部干燥。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可以有意识地每隔10~15秒眨一次眼。
不要随意使用眼药水,干眼症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来缓解眼睛干涩症状。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不如放下手机
多参加户外体育运动
让眼睛休息一下吧!
综合自北京科学中心、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