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菜蛋糕、香菜冰淇淋……近日,记者走访多家甜品店,发现了一些香菜口味的甜品,看似是一道“黑暗料理”,但吃起来并不怪味,且销量很好。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玉榕 实习生 白文静
多家蛋糕店尝试推新
近日,记者走访了位于台湾街、集美石鼓路、鼓浪屿的多家甜品店,很多店都在近2个月内推出了香菜口味的甜品。
走进台湾街一家甜品店,店内没有香菜蛋糕成品,需要提前预订。店员蔡女士展示蛋糕成品照片介绍说:“方正的蛋糕上涂满了淡绿的香菜奶油,最特别的是蛋糕间‘种’了10余根香菜,看上去像一个香菜盆栽,6寸的价格为238元。”
据了解,该门店除了香菜蛋糕,还有香菜汁供市民搭配食用。蔡女士介绍,最近他们发现网络上香菜蛋糕非常出名,所以也积极尝试推出新品。
位于集美石鼓路的一家甜品店也推出香菜小蛋糕供市民尝鲜,一份单价为22元。记者试吃发现,蛋糕的奶香味叠加香菜风味,味道不冲突且更丰富。同样的香菜甜品不少,鼓浪屿的一家手工冰淇淋店内还售卖香菜冰淇淋。
香菜味甜品颇受青睐
鼓浪屿一家手工冰淇淋店工作人员张先生说,许多香菜爱好者慕名而来,“一天能卖20多份。”张先生补充道,就连平时不吃香菜的市民也会来尝鲜。
台湾街一家甜品店的香菜蛋糕一个月能售出6份,集美石鼓路的一家甜品店的香菜蛋糕一个月能卖40多份。“我平时不喜欢吃香菜,但尝试香菜蛋糕后,觉得香菜奶油口感好清甜。”市民严女士称赞道。
不光线下香菜甜品受青睐,许多商家也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香菜味甜点进行推广,还有网友在网络上分享制作香菜蛋糕的方法,获不少点赞量。
商家瞄准“年轻群体经济”
厦门市餐饮行业协会监事长胡艺忠注意到,如今市面上除了甜品店推出香菜口味蛋糕外,还有冰淇淋店也会推出麻辣味、牛肉味等猎奇口味产品,这些现象背后,是越来越多商家开始瞄准“年轻群体经济”。
胡艺忠认为,现在的年轻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独特性格外关注,能勾起他们前往“打卡”的心。正因如此,商家们十分注重产品创新,会从食材、产品造型等方面出发,让产品更加多样化。此外,社交平台推广影响力也不容小觑,能够引得更多消费者尝鲜。
7月8日,广州市公安局“平安广州宣讲团”组织学生等走进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近距离感受水上警察装备和救援技能,在互动体验中学习安全知识。据介绍,平安广州宣讲团成立至今已有10年。截至目前,已举办近300场宣讲活动,走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机关等场所,带给大家“听得懂、记得住、愿意主动传播”的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