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伏羲山“荒山”换“青颜” “美丽经济”撬动老区致富门路

2022-01-10 09:51来源: 中国青年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我这农家院一年净利润有20万元吧。”日前,河南省新密市尖山村松林农家院老板丁松林笑眯眯地感慨道,“我们伏羲山的群众都沾光,跟着享李松辰的福啦!”

  丁松林所说的李松辰,是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祥和街社区党支部书记,也是革命老区伏羲山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河南新密伏羲山革命老区,曾是河南省重点贫困地区。44岁的丁松林家里有四口人,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丁松林看到伏羲山开始搞旅游开发,就在自家院里开起了特色农家院,在2017年前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现在,丁松林家里的二层小楼面积达500多平方米,楼下经营餐饮,楼上用于游客住宿。

  像丁松林家这样的特色农家院,如今在伏羲山地区有300多家,带动3000多人就业,一年创收近3亿元。

  整个伏羲山老区脱贫致富的开端,源于一次党课的启迪。2011年的一次党课日,李松辰带领班子成员一起来到伏羲山上,参观皮定均将军工作旧址、接受红色教育时,看到了革命老区的贫困景象。

  “荒山荒坡沉睡了数万年,价值没有被发掘出来。我要把荒山盘活变废为宝,让老区人有活儿干,群众有钱赚、富起来。”痛心之余,李松辰作为一名老党员,想发挥点作用。他决定开发伏羲山旅游资源,带领攻坚团队在伏羲山上安营扎寨,誓叫“荒山”换“青颜”。

  自2011年底起,攻坚团队开始谋划筹建景区。靠着以前经商所得自有资金,再加上借贷的钱,李松辰凑集了启动资金,在伏羲山上一干就是10年。

  如今,伏羲山已开辟出总面积36平方公里的旅游景区,用近20亿元精雕细琢,先后推出六大精品景区,带动了伏羲山旅游、民宿、酒店、博物馆、民间艺术等行业,在整个老区实现了真正的全域性旅游大开发。

  当地群众还大力发展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高山杂粮、小米、金银花等农作物种植,以及散养柴鸡和土猪等养殖项目。各类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专营店、高端民宿,以及借助互联网实现的新兴业态也开始落户老区。

  据新密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介绍,当地财政收入由2013年的256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3290万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1187元,增加到2020年的17904元。

  伏羲山原来荒山荒坡多,可利用耕地少。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李松辰与村干部挨家挨户说情况、讲好处,与2000户村民签订流转协议,共流转荒山荒坡5万亩,流转耕地1500余亩,每亩荒山荒坡流转费用200元,每亩耕地流转费用1000元,为群众增收近3000万元。

  不少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今在景区从事基建、客房、餐饮、检票、保洁等工作,当上了“旅游工人”,本地劳动力占到景区员工总人数的85%以上。2021年,每个劳动力年收入5万-8万元,部分技术工匠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

  在景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伏羲山景区优先安排当地劳动力参与景区建设,优先安排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景区经营管理工作,优先安排当地居民参与农副产品销售经营活动,使他们在家乡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随着伏羲山旅游景区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不少原来外出务工的山区青年也开始返乡。31岁的钟沟村人马雷闪就是其中一员。他2012年从厦门南洋职业学院毕业后,就开始在厦门做旅游管理相关工作。后来,他看到伏羲山景区的相关信息,决定返乡就业。他于2017年年初回到伏羲山景区,现在负责滑雪场等体验性项目的景区建设工作。根据当地派出所的统计,伏羲山风景区管委会辖区原来有9000多人,现在人口超过了1.2万人。

  随着年轻人大量涌进城市,伏羲山不少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种现象让李松辰很痛心。他说:“伏羲山不跟大城市比,咱就是要留住这份乡愁,让年轻人有机会好好品味这份乡愁。品味了乡愁,才不会忘本。”

  为了留住乡愁、再现乡愁,伏羲山旅游区在红石林景区的最核心地带,打造了古色古香的“百姓大戏台”和“百姓街”,全部对外免费开放。

  58岁的尖山村三尖岭组村民丁秀荣是返乡创业的一员,她在百姓街开了一家汉中米皮店。“旅游旺季时我一个月最多能赚1.5万-1.6万元,淡季时也有4000-5000元,现在比以前日子好太多了!”丁秀荣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

  伏羲山旅游景区副总经理马战营介绍,伏羲山景区专门在百姓街推出的小吃一条街、民俗工艺品专卖店等新业态,直接带动就业500多人,有力推动了山区群众增收。

  在做大做强全域旅游的同时,李松辰不断思考和丰富旅游业态,让“美丽经济”撬动致富门路。如今,山上建造的滑雪场即将竣工,在兰草湾景区将建成一座长达200多米的“连心桥”,整个旅游区还将建成一套小火车运行系统。

  作者:潘志贤

[责任编辑:熊宪斌]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一场降雨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出现云海景观,层层云海在奇险峻秀的山峦间翻腾,群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一场降雨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出现云海景观,层层云海在奇险峻秀的山峦间翻腾,群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
25
7月23日,工作人员在贺兰山岩画遗址区内进行2025年度岩画复查(无人机照片)。贺兰山岩画记录了3000至10000年前当地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及多种图案和抽象符号,是反映我国北方先民生活状态的文化符码,为研究贺兰山地区远古时代乃至近现代生态环境和物质条件提供了珍贵资料。
25
7月24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会场,媒体记者拍摄《合乐图》民族乐器复刻展演。
25
7月23日,四川成都火车东站候车大厅客流如织。自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经突破3亿人次,日均安排加开旅客列车922列。自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经突破3亿人次,日均安排加开旅客列车922列。
24
7月23日,在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暑期爱心教室,孩子们在志愿者辅导下画画。暑假期间,浙江省嘉兴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启暑期“爱心教室”,课程包括绘画、书法、阅读、手工以及作业辅导等。
24
7月22日至23日,2025年民体杯全国独竹漂比赛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古城举行。7月22日至23日,2025年民体杯全国独竹漂比赛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古城举行。
24
7月18日晚,意大利游客阿尔弗雷多·奇米诺(左)和朱利奥·巴尔托利在上海外滩与东方明珠合影。签证便利化政策措施有效带动大批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签证便利化政策措施有效带动大批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
23
7月21日至23日,2025年“火把原乡·清凉布拖”彝族传统火把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举行。服饰展演、火把狂欢夜、朵洛荷及传统选美、传统民俗竞技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当地彝族群众与嘉宾、游客一起欢度火把节。
23
7月22日,农民在江苏省兴化市垛田街道高家荡村的田间浇水(无人机照片)。当日是大暑节气,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忙碌在田间地头。当日是大暑节气,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忙碌在田间地头。
23
为解决少年儿童暑期“看护难”问题、丰富他们的暑假生活,浙江省杭州市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积极发挥阵地优势,汇集各方资源,推出红色教育、非遗传承、公益课堂、特色研学等系列暑期专题活动,让少年儿童在党群服务中心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
22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