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见习记者周嘉锡)市面上常见的金针菇通体洁白如玉,是市民餐桌上的常客。有读者向“乡村振兴留言板”发问:为什么白色的金针菇叫“金针菇”而不叫“白针菇”呢?
据了解,在所有食用菌中,金针菇是人工栽培品种和野生品种差别最大的种类。野生的金针菇,菌盖为红棕色,菌柄表面有绒毛,而人工栽培的金针菇,菌盖较小、菌柄表面更纤细。
两者之所以有这么大差异,是因为在人工培育的过程中,金针菇对环境的变化较敏感,光线暗,金针菇颜色就会变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金针菇的菌柄会变得更细长、菌盖会变得更细小。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培育出通体洁白的金针菇菌种M-50,极大地推动了金针菇市场的拓展,但当时金针菇作为中文学名已使用多年,不能随便修改,所以只是将其称为“白色金针菇”。其实,现在市场上也仍然有黄色金针菇产品,只是较为少见。
7月8日,广州市公安局“平安广州宣讲团”组织学生等走进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近距离感受水上警察装备和救援技能,在互动体验中学习安全知识。据介绍,平安广州宣讲团成立至今已有10年。截至目前,已举办近300场宣讲活动,走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机关等场所,带给大家“听得懂、记得住、愿意主动传播”的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