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中午,记者在新街口地铁站一家店铺看到,不少年轻人购买了大包小包的零食。店铺内许多商品都是还有四五个月到保质期的临期食品,也有个别食品临期一个月左右,价格大多为市场原价的5折左右。
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商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商品。随着“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理念的日渐深入人心,很多市民愿意接受临期食品,而诱人的价格,也让这类商品成为抢手货。
店员钱小姐告诉记者,店内的零食大多还有半年左右过期,因为是快消品,价格比较便宜,一上架很快就能卖掉。元旦期间,店铺每天客流量在600人次左右,除了年轻人,饼干等商品也很受老年人欢迎。
为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促进食品合理利用,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提出健全临期食品销售体系。
记者采访发现,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临期食品专卖店落地南京。小象生活联合创始人侯毅介绍,2020年,小象生活以南京为起点,进军临期折扣行业,目前已在南京开设了30余家折扣超市,市区门店的单店月销售额最高达60万元。
南京不少超市也开设了临期食品折扣专区。在位于将军大道的苏果超市,这里的“清仓折扣区”陈列了不少米面粮油。
“商品接近保质期的话,我们就转到专区以打折或买赠的方式出售,消费者能享受到优惠的价格,门店也能减少食品浪费。”门店经理张鹏介绍,临期商品都会明确标出,一般临期3个月的打7折、2个月的5折、1个月的3折,自从设置了“临期商品”专区,每月可以减少不少食品丢弃浪费。
“小时候看到父母买打折商品觉得是贪便宜,没面子,现在换成自己,又变‘真香’了。”90后小李告诉记者,临期食品并没过期,不影响食用,既能省钱又减少浪费,身边很多朋友也跟她有一样的看法。
不过,也有一些消费者担心临期食品的质量问题。相关专家表示,临期食品是指还在保质期内的食品,依照相关规定,临期食品只要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符合食品标签所规定的保存条件,都可以合法销售和流通,市民可以放心购买。同时也提醒消费者,对于临期食品,不要一次性购买太多,购买时要注意商品是否符合标签标识规定的保存条件,并按照保质期的期限及时食用。
南报融媒体记者 黄琳燕
实习生 孙永泽
7月8日,广州市公安局“平安广州宣讲团”组织学生等走进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近距离感受水上警察装备和救援技能,在互动体验中学习安全知识。据介绍,平安广州宣讲团成立至今已有10年。截至目前,已举办近300场宣讲活动,走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机关等场所,带给大家“听得懂、记得住、愿意主动传播”的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