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海英画
面对“修补爱情”这类普遍而迫切的需求,部分不法分子打着“情感咨询”的名号,在各网络平台大量投放情感咨询广告,以“专业咨询师”“心理分析师”等身份标榜自己,获取被害人信任,诱骗被害人购买所谓的“情感挽回服务”,诈骗大量钱财。
据澎湃新闻报道,上海市首起“情感挽回大师”诈骗案近日由金山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在金山区人民法院宣判,该案涉及31名被告人分获期限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从报道来看,这些所谓的“导师”以情感分析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全能型情感专家、高级情感私人顾问、男女性心理深度解读讲师、实战派社会心理特约老师等身份“包装”自己,辅以专业话术,以承诺可以帮助解决个人情感问题为由诱骗被害人不断付费。但实际上,这些人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和相应能力。
只要稍加分析就能轻易识破的骗局,为什么还会有如此多的人落入彀中?我们常说爱情会让人失去理智,遭遇情感问题的受害人本就思绪混乱、悲痛困惑,急需要人的安慰。这些“情感挽回大师”恰恰利用了被害人挽回情感的急切需求,通过提前设计、精准施骗,围猎那些在情感中遭遇挫折的“痴男怨女”。
“情感挽回大师”诈骗案的宣判,彰显了司法机关对各类诈骗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但在涉案人员依法受到惩处的同时,如何完善监管,从源头堵住骗局的发生才是关键。毕竟对于任何诈骗行为,事前预防都比事后弥补来得更重要。为此,各网络平台要加强以“情感咨询”为代表的心理咨询类广告资质审核,切断违规广告的发布渠道;更重要的,要尽快明确心理咨询行业的监管部门、出台监管标准,消除目前的行业乱象。
最后说一句,感情这件事,当事人最清楚。所谓的“情感大师”,还是不信为好。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