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社会面连续12日无新增阳性病例;全部解封前,郑州全市景区景点关闭!密闭型文娱场所停业!

2021-11-17 08:51来源: 大河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郑州社会面连续12日无新增阳性病例;全部解封前,郑州全市景区景点关闭!密闭型文娱场所停业!

  郑州市连续2日无新增阳性病例 已治愈出院2例

  11月16日,大河网记者从郑州市新冠肺炎应急处置联合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今日18时,郑州市连续2日无新增阳性病例,本轮疫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3例,其中:荥阳市37例、新密市12例、金水区4例。目前,已治愈出院2例。

  郑州累计追踪密接人员1882人、次密接1.2万人

  郑州市充分发挥“三公一大”协同联动作用,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环节进行深入摸排,累计追踪密接人员1882人、次密接1.2万人,实现了“时间不留空、空间不留缝、人员不遗漏”的工作要求,为及时准确管控密接、次密接和风险人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郑州已对重点人群开展10轮以上核酸检测 今日集中隔离点采样11931份结果均为阴性

  针对重点人员和风险人群,坚持每日“滚动式”检测与8区(市)全员检测相结合,全面筛查潜在感染风险。今天集中隔离点采样11931份(隔离人员9048人、工作人员2378人、物表505份),结果均为阴性;目前郑州市市已对重点人群开展了10轮以上的核酸检测,共检测6.8万人次,及时筛查出感染者。11月15日,对8区(市)开展的第3轮全员核酸检测,共检测811.7万人,结果均为阴性。此轮疫情,郑州市先后对疫情发生地以及确诊人员活动地的8个区(市)进行了3轮全员核酸检测,共检测2301万人次,结果全部为阴性。11月14日新增的53号病例,为集中隔离9天后检测发现,此前从11月3日起已连续进行了12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这一病例,也再次证明少数感染者潜伏期较长,疫情防控容不得半点马虎。

  郑州市确诊病例均为轻型和普通型 中医药参与率达到100%

  通过组建省市呼吸、感染、儿科等专业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对所有患者制定“一人一案”个性化治疗方案,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参与率达到100%。目前,郑州市确诊病例均为轻型和普通型,没有重型和危重型病例,所有患者病情平稳。

  郑州继发感染者主要从集中隔离点内产生 未发生病例外溢情况

  郑州市此轮疫情发生后,为用“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控制住疫情,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组指导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指挥调度下,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迅速将荥阳、新密、金水部分区域划定为封控区和管控区,实施相应的闭环管控措施。对全市其他区域,保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尽可能减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从郑州市确诊病例情况来看,除11月4日荥阳市贾峪镇全员检测发现的2例患者外,继发感染者主要从集中隔离点内产生,未发生病例外溢情况,防控区域划定做到了精准科学。

  郑州社会面连续12日无新增阳性病例 部分管控区解除管控

  目前,郑州市社会面已连续12日无新增阳性病例。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经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自今日14时起,对“新密市刘寨镇人民路以南,X048县道以西,振东路以北,银基度假区停车楼西围墙以东,东北角到融创项目工地以西区域”解除管控。其他管控区域和中风险区域将随着疫情的控制,按相关规定适时解除。

  郑州将全面开展第三针加强免疫和3至11岁低龄儿童疫苗接种工作 遵循“知情、自愿、同意”原则

  11月16日,大河网记者从郑州市新冠肺炎应急处置联合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针对疫情防控下步工作,郑州市将在六个方面发力。

  ●完善常态化机制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研究完善机场联防联控机制、重点人员管控机制、进口货物管控机制、隔离点管控机制、疫苗接种管控机制、发热门诊及药店管控机制、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机制、社会防控机制、数字化防控机制、平急结合转换机制共10项工作机制,进一步织密织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网。

  ●稳步推进区域解封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相关规定,结合郑州市疫情防控形势,对满足条件的管控区域分期分批有序进行解封。

  解封前,严格开展预防性全面消杀,确保无死角、全覆盖。在此,也呼吁大家,“解封”并不等于“解防”,为了您的身体健康和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大局,请时刻注意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腹泻等症状,立即到最近的发热门诊就医。

  ●从严从细人物同防

  对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和从业人员、集中隔离场所管理和服务人员、口岸进口货物直接接触人员等风险职业人群,严格开展健康监测和每周全员核酸检测,适时加密核酸检测频次;针对冷链等可能引发的输入性疫情,仔细排查入境、仓储、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做到批批检测、件件消杀,实现全流程追溯、全链条监管。

  临近年底,即将进入人员跨省流动高峰期,在倡导就地过节的同时,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保障人民群众平安有序出行。

  ●全面守护校园安全

  坚持校园封闭式管理,各级各类师生员工入校园必须扫码、测温、戴口罩。

  全市所有中小学生(幼儿)要做到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出行,做好从家门到校门全程防护;高校、中职中专和技工学校学生要做到非必要不离郑;加强学校的晨午检和发热学生管理,加强因病缺课师生的病因排查管理。全面加强进入校园物品管理,对进入校园的外卖、快递、食品要按照防疫要求进行消毒处理,严格禁止未消毒物品进入校园。

  ●加快推进疫苗接种

  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在预防发病、降低重症与死亡率和减少聚集性疫情方面有显著作用,是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我们将在公众“知情、自愿、同意”的原则下,全面开展第三针加强免疫和3至11岁低龄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努力做到“应接尽接”。

  ●扎紧扎牢“四个口袋”

  强化机场联防联控机制,加快建立完善协同指挥、会商决策、应急响应、信息共享、资源调配和督导检查等6项机制。进一步完善进口货物疫情防控方案,从进口冷链食品、非冷链进口货物集装箱、大型分拣中心、进口果蔬等方面,组建专班、明晰责任、堵塞漏洞,通过人、物、环境全链条防控,切实阻断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

  解封后如何做好疫情防控问题?提醒做好这四个方面

  解封后还会有哪些措施,和之前的常态化有哪些不同?11月16日,大河网记者从郑州市新冠肺炎应急处置联合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关于解封后的疫情防控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提醒大家注意:

  第一,坚持“外防输入”不放松。解封不解防,要继续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落实。对中高风险地区入郑人员,要及时摸清“吃住行消”等活动轨迹,构筑疫情防控“数字防线”,做到“漫入即预警、预警即管控”。近28天内有境外旅居史或近14天内有国内疫情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应主动向所在社区、单位报告,配合落实隔离观察、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措施。

  第二,严格重点场所防控。解除封控后,全市各级各单位和全体居民,要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构《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2021年8月版)》要求,社区、景区、密闭性公共活动场所、文体休闲娱乐场所继续严格执行扫码、测温、戴口罩、“一米线”“四件套”措施,人员密集场所严格落实日常保洁、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景区景点落实实名制购票、“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宾馆、酒店、民宿等要做好入住人员登记报告和健康状况监测。全体居民应当继续做好自我健康管理,保持开窗通风、做好个人防护、清洁和消毒,进行体温、症状等监测,必要时进行核酸检测。

  第三,严格聚集性活动管理。严格控制各类大型聚集性活动,会议、培训尽量采取线上方式,确需线下举办的,“谁举办、谁负责”,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并严格落实。100人以上聚集性活动均应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并报疫情防控机构审批;继续倡导红白事简约简单,无事不聚会、不宴请。

  第四,强化农村、城乡结合部疫情防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疫情防控问题相对复杂,疫情监测基础相对薄弱。基于这些问题,一是要求省外返乡人员应在来郑前48小时、返郑后24小时进行登录报告,由村(社区)工作人员查验健康码,落实核酸检测、医学观察、健康监测等措施。二是村级组织加强日常巡查,发现健康码、体温异常情况及时核实并报告。三是强化防控政策宣讲和防疫知识宣传,最大程度减少人群聚集活动,提高农民群众防范意识,并持续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与之前的常态化防控相比,下一步将更加重视农村、城乡结合部疫情防控工作,用科技支撑提升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能力。更加严格重点场所的防控,强化专业性、行业化监督检查,执纪问责、执法处置同步发力,推动责任落实,措施到位。更加严格外防输入。加强国际航班入郑口袋管理在第一入境点完成14天集中隔离人员,全程接种过WHO认证新冠疫苗的人员执行“7+7+2”措施,即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7天健康监测,健康监测结束后2次核酸监测(每7天1次);对未全程接种过WHO认证新冠疫苗的入境人员,完成14天集中隔离后,先落实7天集中隔离,解除集中隔离后再落实7天健康监测,健康监测结束后2次核酸监测(每7天一次核酸检测)。

  郑州封控区、管控区群众咋就医?小病不出社区(村) 发热、急危重症集中统一收治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郑州市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封控、管控区群众及隔离医学观察相关人员医疗服务保障工作。

  对于常见病、慢性病等小病,郑州市坚持原则上不出社区(村)及集中隔离点的要求,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

  各区、县(市)指定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开通24小时健康咨询热线并对外公布,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及诊疗服务。

  社区(村)与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联动机制。社区(村)主动了解此类人员的就医需求,登记造册,并与指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建立联络,提供常规诊疗、预防接种及药品配送等服务。加强人文关怀。为独居老人、婴幼、残障等特殊群体开展健康巡诊,主动提供医疗健康服务。精神疾病患者先以隔离观察为主,有特殊需求的,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卫生部协调上门服务。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按照医务人员与观察对象不低于2:50的比例配备医务人员,为隔离医学观察对象提供常规诊疗服务。以上措施,有效保证了小病原则上不出社区(村)及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遏制疫情蔓延。

  对于发热、急危重症,郑州市坚持“集中统一收治”的要求,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市区指定郑州人民医院,各县(市)、上街区各指定一家具备隔离观察条件的医疗机构,为此类人员提供诊疗服务,做好发热等相关病例、急危重症、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孕产妇等有紧急就医需求患者的诊疗工作。

  各定点医疗机构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规范诊疗流程,分区分类管理,对于疑似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安排相对隔离的单独区域收治,抽调涵盖各个专业、与诊疗服务量相匹配、综合能力较强的医、护、技等人员参与相关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封控、管控区群众及隔离观察人员出现发热等各种疾病症状的,辖区疫情防控部门安排医护人员上门,提供诊疗、核酸采样送检等服务。经评估确有急危重症情况需紧急送医的,拨打120急救电话,由120急救指挥中心调派救护车转运至定点医院救治。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定点收治医院共接诊封控区、管控区人员592人,隔离观察人员122人,成功救治急危重症患者28例,顺利分娩3例,透析7例,有力保障了封控、管控区群众及隔离观察人员就医需求,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全部解封前,郑州全市景区景点关闭!密闭型文娱场所停业!

  天气已冷,郑州采取了哪些措施打好“社会疫苗”,提醒市民做好个人防护?对不同的公共场所分别采取哪些管控防护、宣传教育措施?11月16日,郑州市新冠肺炎应急处置联合指挥部新闻发布会召开,回答市民普遍关系的问题。

  关于打好“社会疫苗”、做好个人防护的问题。良好习惯就是防范疫情的“社会疫苗”。在生物疫苗以外,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用公筷、一米线,保持均衡饮食、合理运动、平衡心理等良好习惯,都是防疫的“社会疫苗”,对阻断疫情非常有效,是防控疫情最经济、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加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都将进一步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要牢固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打好“社会疫苗”,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各级疫情防控部门的工作。

  关于公共场所的管控防控问题。目前,郑州市中风险地区、封控区、管控区内经营性场所和非生活必需的文体休闲娱乐场所暂时关闭。上述区域全部解封之前,全市景区、景点暂停开放;人员密集、密闭型文娱场所暂停营业。除上述之外的其他公共场所,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重点场所的防护指南和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第42号通告要求执行,严格执行健康码查验、测温、戴口罩等措施。

  郑州市卫生健康委特别提醒:郑州市已经恢复供暖,做好室内通风非常重要,特别是使用中央空调等集中供暖的密闭性场所,早、中、晚必须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清洁;供暖场所环境的消杀要适当增加频次,对公共用品、扶手、把手等部位都要增加消杀;商场超市排队间隔、餐饮聚集性活动座次间隔,疫情防控提示要醒目,引导群众保持安全距离,做好个人防护。

  关于公共场所的宣传教育问题。在中风险或封控区、管控区内,各区、县(市)通过微信、短信、公众号、小喇叭、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封控、管控信息和相关安排,引导居民落实个人防护、居室通风等要求,密切关注和及时回应居民诉求,共同营造良好的防控氛围。

  在商场超市、宾馆酒店、交通场站、居民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各区、县(市)通过在醒目位置张贴、悬挂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宣传版面,宣传郑州市当前的防控措施,公开本区县(市)、社区疫情防控咨询电话,积极引导涉疫地区来(返)郑人员主动报告,提升市民群众群防群控意识。

  荥阳如何应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2000余人群防群治筑牢“坚固防线”

  11月16日,大河网记者从郑州市新冠肺炎应急处置联合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11月2日,荥阳市贾峪镇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荥阳当地整合各方力量、织密农村防控网络,全力筑牢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第一时间区域封控到位

  迅速在全市设置24个离荥交通服务站,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坚决防止疫情向外蔓延,宽进严出,筑牢“外圈”。

  在贾峪镇设置6个离镇卡口,确保封控区人员不进不出,封牢“内圈”。在5个中风险地区居民小区实行闭环管理,确保群众足不出户,封死“核心圈”。

  从市直单位下派30支工作队,对贾峪镇30个村、社区进行结对帮扶,组织公安、巡防、村组干部、志愿者等各方力量2000余人,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面形成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

  第一时间人员管控到位

  充分发挥社区(村)“三人小组”(支部书记、片警、片医)在信息排查、人员管控中的基础作用,对各类重点风险人员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做好协查、管控、核酸检测和健康码管理等工作,并第一时间落实相应管控措施。

  成立工作专班,规范做好集中、居家隔离重点人员的转运和管控,确保集中隔离人员管控服务到位、居家隔离人员“足不出户”。

  第一时间服务保障到位

  及时对确诊病例所在小区、学校、贾峪镇全域和村、社区重点部位、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杀,组织开展乡村社区、家庭卫生环境整治,规范处置转运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全力构筑了环境卫生防控屏障。

  同时,成立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研判出台民生保障绿色通道政策措施,针对封控区贾峪镇群众的生活需求,安排工作专班配送生活物资,实行代买代送,服务上门,尽最大努力做好病人、老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全力保障疫情期间群众的正常生活,切实让每名群众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第一时间宣传引导到位

  成立由市直帮扶单位、镇村干部、物业人员、志愿者共同组成的宣传队伍,采取微信群推送、小喇叭、宣传车、海报横幅、无人机高空播放等符合农村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和载体,全覆盖开展社区、农村疫情防控宣传和舆论引导,让群众及时了解防控政策,稳定居民情绪,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

  同时,及时公开疫情服务热线电话,向群众提供24小时疫情防控咨询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扰,切实增强了全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截至11月15日24时,郑州3-11岁人群共接种第1剂81.75万人,接种完成率53.44%

  对于郑州市新冠病毒疫苗和流感等呼吸道疫苗的接种工作,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全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自11月1日启动郑州市3-11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以来,把疫苗接种工作作为防控疫情首要的有效手段,统筹做好3-11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和常规疫苗接种工作,科学制定疫苗接种实施方案,切实筑牢疫情防护屏障。

  在坚持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下,积极引导3-11岁适龄无禁忌人群应接尽接、应接早接,确保12月底前完成全程接种。具体为:11月份起,开展3-11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11月底前集中完成3-11岁人群第1剂疫苗接种,接种第1剂后满三周的可接种第2剂,12月底前集中完成3-11岁人群第2剂疫苗接种。

  因身体及其它原因未能及时接种的,其后符合接种者可及时接种。截至11月15日24时,郑州市3-11岁人群共接种第1剂81.75万人,接种完成率53.44%。

  秋冬季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和新冠肺炎叠加风险增加,为了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避免流感疫情对全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困扰,郑州市高度关注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通过郑州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主动监测郑州市流感的发生特点和流行趋势,及时处置流感聚集性疫情事件。

  同时,加强了对郑州市流感疫苗的供应和使用,对医务人员、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开展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截至到11月14日24时,郑州市流感疫苗已采购64万剂,累计接种41.03万剂次。

  郑州8区县(市)前两轮全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郑州市分别于11月11日、15日启动金水区等8区县(市)全员核酸检测。11月11日共采检791.1517万人次,结果全部为阴性,15日共采检811.7754万人次,截至16日9时,已出检测结果757.5358万人次,均为阴性,其余结果待出。

  郑州市自11月2日凌晨至今已进行3轮部分区域全员核酸检测,重点人群实行每日一检,多轮次滚动进行。截至目前,未在社会面筛查出阳性病例,53例阳性病例均在集中隔离点筛查发现。末次发现病例是在11月14日集中隔离点筛出的。

  3-11岁人群为什么要接种新冠疫苗?专家:早接种早构建免疫屏障

  11月16日,大河网记者从郑州市新冠肺炎应急处置联合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疫苗接种的目的是建立起全社会的免疫屏障,通过群体免疫来实现降低或者阻断疾病的流行和危害。

  近期,新一轮新冠疫情中出现部分儿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成为新冠病毒社区传播的一个重要传染源,给社会带来严重影响。作为全人群的一个组织部分,3-11岁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是必要的,也是安全的。

  本次3-11岁人群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可用于该年龄段人群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目前可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为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所(含其委托分装、包装的其他企业生产的疫苗)、中国生物武汉所和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生产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使用的疫苗剂量、免疫程序与12岁以上年龄段人群完全一样。

  提醒尚未接种疫苗的3-11岁人群,尽快到辖区新冠疫苗接种点咨询接种,尽早主动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早日建立全民免疫屏障。

  在此,疾控专家提醒:3-11岁适龄人群可按照“属地管理、就近方便、知情同意、保障安全”的原则按照区县(市)疫苗接种安排,在校园进行集中接种,或主动到固定接种点进行接种,切实做到应接尽接、应接早接。如受种者在相近时间内还需接种其他疫苗(如流感疫苗或其他儿童常规疫苗),应确保与新冠病毒疫苗间隔14天以上,同时优先保障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但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其次,3-11岁人群接种时需由监护人陪同,并提供由监护人签字的知情同意书。前往接种疫苗时要全程做好个人防护,严格落实查验健康码、测体温、戴口罩、一米线等疫情防控措施,接种后要在接种现场留观至少30分钟。

  同时,根据郑州市目前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处于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的人员、处于中风险地区、封控区、管控区的人员待解封后可及时接种。

  郑州线下会议、培训“谁举办、谁负责” 倡导红白事简约简单

  11月16日,大河网记者从郑州市新冠肺炎应急处置联合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郑州市继续严格控制各类大型聚集性活动,会议、培训尽量采取线上方式,确需线下举办的,“谁举办、谁负责”,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并严格落实。

  100人以上聚集性活动均应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并报疫情防控机构审批;继续倡导红白事简约简单,无事不聚会、不宴请。

  境外人员入郑要经过哪些步骤?隔离+健康监测+核酸检测

  11月16日,大河网记者从郑州市新冠肺炎应急处置联合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郑州市加强国际航班入郑口袋管理,在第一入境点完成14天集中隔离人员,全程接种过WHO认证新冠疫苗的人员执行“7+7+2”措施,即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7天健康监测,健康监测结束后2次核酸监测(每7天1次);对未全程接种过WHO认证新冠疫苗的入境人员,完成14天集中隔离后,先落实7天集中隔离,解除集中隔离后再落实7天健康监测,健康监测结束后2次核酸监测(每7天一次核酸

  大河网  记者 祝传鹏 宋向乐 臧小景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6月15日,工作人员在G3次列车前展示庆祝北京站首次开行京沪高铁列车横幅。当日7时40分,由北京开往上海的G3次列车驶出北京站。当日7时40分,由北京开往上海的G3次列车驶出北京站。
15
当日,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世界遗产地哈尼梯田雨后初霁,风景如画。当日,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世界遗产地哈尼梯田雨后初霁,风景如画。
15
14日,第16届海峡论坛拉开帷幕,台湾各界嘉宾7000余人来到厦门,为情而聚。
15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有多快?过去5年,我国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增长超过10倍。据各地初步统计,全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2万家,建设海外仓超2500个、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
15
自6月8日以来,北方地区高温持续,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共有15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中央气象台14日18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15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14
新华社发 胥晓璇 沈伯韩 编制
14
近期,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李家巷镇中心幼儿园举行了校园“剪纸文化艺术节”。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6月13日,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剪纸作品展。
14
这是6月12日拍摄的在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的“大熊猫‘香香’家族生日会”上展出的“香香”的照片。
13
当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湖北襄阳开幕。当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湖北襄阳开幕。当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湖北襄阳开幕。当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湖北襄阳开幕。
13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