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未来10年应保护30%海洋和陆地

2021-07-14 09:23来源: 《中国科学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加纳独木舟上的渔夫。图片来源:Muntaka Chasant

  近日,195个国家在联合国一项应对全球自然破坏的计划中提议,到2030年,全球近1/3的海洋和陆地应得到保护,以阻止物种灭绝,确保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草案的21个目标之一。其他的则包括改革保护物种的计划体系、终止导致野生动物消失的农业补贴、每年增加至少2000亿美元的保护资金等。

  “虽然我们在不断努力,但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依然在恶化。”该草案指出。谈判人员需要及时敲定草案内容,以便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在今年10月如期举行。

  GBF基本上相当于应对自然破坏的《巴黎协定》,其最终目标是阻止或逆转物种灭绝。森林和其他栖息地向农田和城市的转变正导致物种大量消失,以至于科学家认为世界正处于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之中。

  这是各国政府为2020年后设定的第一个目标。然而,在2020年的最后期限之前,生物多样性目标并未实现。

  GBF的一个关键目标是,到2030年,保护全球30%的陆地和海洋,比例高于目前16.64%的陆地和7.74%的海洋保护比例。另一个目标是停止向环境中排放塑料垃圾,以及利用自然解决方案(包括植树和泥炭地修复)减少100亿吨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

  联合国环境规划项目的Neville Ash表示,GBF草案的最终目标“相当全面”,其中许多目标需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虽然与今天的土地利用变化相比,气候变化只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之一,“但其影响正在增长,而且预计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Jessica Dempsey表示,该框架要想取得成功,各国政府必须解决经济体系中的结构性不平衡等问题,“应该更加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即发达国家对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发展负有责任,并从这些发展中获益最多”。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从现在到10月,GBF草案还会发生变化。政府间的谈判将于8月23日开启。(文乐乐)

[责任编辑: 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8月9日,游客在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棉花天坑景区内的悬崖书店游玩。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棉花天坑景区的悬崖书店于2025年5月开业,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与阅读体验吸引众多游客和读者,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
11
8月10日拍摄的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桑沟湾海域生态网箱养殖区(无人机照片)。当日,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桑沟湾海域朝霞绚丽,渔民驾驶渔船前往生态网箱养殖区进行秋管作业,海上生产一派繁忙景象。
11
当日,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幕。当日,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幕。
09
当日,2025兴安盟那达慕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毛都苏木开幕。
09
8月8日,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兴隆山村附近,抢险人员在抢修受损的道路。为尽快抢通救援通道,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兰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组织多支抢险队伍,昼夜不停抢修损毁道路。
09
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郭丹(左)和史经纬在开幕式上入场。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在成都太古里拍摄的世运会倒计时牌。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在开幕式现场拍摄的主火炬点燃仪式。
0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