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胜利渠渠首闸巍然耸立 高长岭 摄
□本报记者 高长岭 本报通讯员 李乐乐 国立杰
5月12日,获嘉县太山镇丁村的麦田里,小麦长势喜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俺村离了黄河水可真不中!”69岁的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振六说,“全村8000亩地都用黄河水浇,一亩小麦能打1200斤!”
为丁村送来“幸福水”的,正是李振六身旁的人民胜利渠西一干渠二分干渠。人民胜利渠引来的黄河水,不仅能够压碱,而且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大大提高了土壤肥力。
1952年4月12日,人民胜利渠正式开闸放水,主要担负着灌区农业、城市生活供水等任务。
作为新中国在黄河中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自流灌溉工程,人民胜利渠的建成,拉开了大规模开发利用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的序幕,结束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历史,是新中国引黄灌溉的一面旗帜,被誉为“新中国引黄第一渠”。
“人民胜利渠开黄河中下游破堤引水之先例,在中下游地区开辟了一条‘发展引黄灌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造福两岸人民’的成功道路,黄河从此成为‘水肥兼具、灌淤两便’的幸福之源。”人民胜利渠管理局总工程师吴卫星说。
人民胜利渠开灌以前,古黄河河槽背河洼地涝碱灾害严重,冬春盐碱遍野,夏秋积涝难排,当地群众形容为“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只听蛤蟆叫,就是不打粮”。
在近70年的引黄实践中,人民胜利渠利用渠灌、排水、泥沙处理、井灌四部分组成的灌区工程体系,充分利用黄河水沙资源,对灌区的洼碱荒地和低产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良,使开灌的碱荒地、沙荒地、沼泽地逐步变为麦棉轮作或稻麦双收的高产稳产田,豫北地区也因此成为闻名全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资料显示,1952年,灌区范围内每亩全年粮食总产量仅95公斤,在社会发展推动及人民胜利渠的滋养下,2011年增长到亩均984公斤。
从1999年开始,人民胜利渠对灌区骨干工程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技术改造,实施23期,累计投资3.4亿元。从2012年至2019年年底,加强灌区支渠以上工程维修养护。一系列措施使得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6,减少了水资源损耗。
人民胜利渠历史上曾5次引黄济津。1980年,人民胜利渠开始向新乡市提供生活用水,被誉为新乡市的生命渠。
近年来,人民胜利渠采取各种措施,引水量逐步提高,2019年达5.1亿立方米,满足了灌区用水需求。
“人民胜利渠从最初的争气渠、生命渠、灌溉渠,发展为如今的人文渠、生态渠、幸福渠。”人民胜利渠管理局局长卢凤民说,人民胜利渠将以多元发展、文化兴渠为战略,全面建设以幸福灌区、节水灌区、平安灌区、魅力灌区、智慧灌区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灌区。
名片
人民胜利渠
人民胜利渠1951年开工建设,1952年4月开灌,被誉为“新中国引黄第一渠”。人民胜利渠设计流量每秒115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84.8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38.3万亩,主要担负着灌区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生态补源供水和灌区排涝等任务,受益地区包括新乡、焦作、安阳三市的12个县(区)57个乡(镇)。近70年来,灌区共引(供)水385亿立方米,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利支撑,作出了巨大贡献,是造福豫北人民的“幸福渠”。
作者:高长岭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