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赞歌”刘炽作品音乐会上演
——听一位人民音乐家怎样“把音乐还给人民”
一听到“烽烟滚滚唱英雄”,就想起“王成”手持爆破筒纵深跃入战火的样子;一听到“一条大河波浪宽”,就想起“卫生员”,还有休整的战士们带着伤痕和倦意却含着笑的脸……尽管久远,但旋律一奏响,思绪就忍不住奔涌,歌声一唱起,全场都在无声地共鸣,有观众说,这是一场有画面的音乐会。
“英雄的赞歌”刘炽作品音乐会,由张艺指挥,中国交响乐团、未来之声合唱团等共同演出,近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人民音乐家刘炽原名刘德荫,是陕西西安人。新中国成立前后,曾在抗战剧团舞蹈班、延安鲁艺音乐系、东北鲁艺音工团、中央戏剧学院歌剧团、中央实验歌剧院、辽宁歌剧院、中国煤矿文工团等单位任职任教。本次音乐会上演作品跨越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现场聆听的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几代人共聚一堂,熟悉的歌词、旋律每每令老者会心微笑、点头,年轻人则十分惊讶——风格如此多样的作品,竟出自同一作曲家之手?
音乐会上,中国交响乐团音乐家演奏演唱了刘炽为中国首部彩色宽银幕纪录片《祖国颂》创作的首部交响大合唱《祖国颂》、为电影《英雄儿女》创作的主题歌《英雄赞歌》、为电影《上甘岭》创作的插曲《我的祖国》等,壮美的音乐带观众回到血与火的岁月,共同缅怀、礼赞英雄。
刘炽在民族民间音调、地域性音乐的交响化创作上有许多优秀作品。音乐会上,观众欣赏到了刘炽艺术生涯中第一首音乐作品《陕北情歌》,融入山陕地方戏曲“道情”风格的歌曲《翻身道情》,曾随人民军队南征北战唱遍全国的秧歌舞进行曲《胜利鼓舞》,尤其是改编自冀鲁民歌的《解放区的天》,据介绍,这首歌曲自东北鲁艺时期就成为“不唱两遍下不来台”的喜闻乐见之作,直至今天仍为人们所熟知。民族歌剧《阿诗玛》讲述云南彝族撒尼人传说,特别是刘炽创作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咏叹调和多声部合唱是其艺术价值所在,此次音乐会,观众欣赏到了其中的女声唱段、男声唱段以及阿黑、阿诗玛对唱的《风里雨里相依靠》。此外,音乐会上还演出了刘炽的《新疆好》《滇池圆舞曲》等作品,均对民族元素进行了创造性运用。
令年轻观众感到亲切的是,刘炽还特别为青少年创作了许多作品,如抗战时期的《响叮当》通过歌唱军民打大刀时的叮当声,表达延安儿童将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心声;《让我们荡起双桨》为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而创作,旋律优美,歌咏无忧无虑、健康向上的幸福生活,为几代青少年所广为传唱;刘炽还曾创作新中国首部童声交响大合唱《天天向上》。此次音乐会,由中国交响乐团音乐家演奏,未来之声合唱团的小朋友们还演唱了《响叮当》《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天天向上》第一乐章“长长长”等。
音乐会上演出的《牧笛》《荷花颂》是刘炽为舞蹈作品所作配乐,其创作的体育音乐作品《第三套广播体操》由中国交响乐团的音乐家编配为管弦乐曲上演,唤起不少观众的美好回忆。
加演曲目时,《我的祖国》再次奏响,观众跟随旋律有节奏地鼓掌,与中国交响乐团的音乐家们共同完成了这场音乐会。据刘炽之子刘欣欣说,刘炽晚年有两句话体现了他60年的创作生涯——“祖国、人民、中华民族,这是我永恒的主题”“我把音乐还给了人民”,本次音乐会的演出者和欣赏者均通过这些优秀作品重新体会了其深远的意味。
作者:怡梦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