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山脱贫影像志——乌英“牧童班”

2020-09-18 10:48来源: 新华网

(社会)(1)苗山脱贫影像志——乌英“牧童班”

  这是6月19日拍摄的乌英苗寨(无人机照片)。

  乌英苗寨位于桂黔交界的大苗山深处,受经济条件、传统观念、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乌英苗寨40岁以上的妇女几乎没有上过学。她们小时候都是牧童,帮家里放牧、做家务,还要照顾弟弟妹妹,上学读书对她们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她们不识字,不会讲普通话,无法与外界沟通交流。

  今年3月以来,广西柳州市、融水县两级民宗、妇联、文明办等部门,广西融水、贵州从江两地政协,以及结对帮扶的广东省廉江市,联合在乌英苗寨举办“我教妈妈讲普通话”的“双语双向”培训班,聘请节假日返乡的大学生等为老师,为留守妈妈提供普通话、舞蹈、音乐等培训。

  截至目前,乌英苗寨“双语双向”普通话培训班已举办70多期,培训班学生从第1节课的6人发展到目前的近30人。驻村扶贫工作队还根据学习和劳动需要,建立课外实训基地,带领两省区妇女一起种植高粱、养殖禾花鱼,将课堂延伸到生产劳作中。半年来,小学教师、大学生、交警、电视台主持人、农业专家等来自社会各界的30多名老师走上乌英夜校的讲台。“双语双向”课堂正逐渐成为乌英妇女沟通世界的桥梁。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社会)(2)苗山脱贫影像志——乌英“牧童班”

  乌英苗寨“双语双向”培训班的同学们在听课(9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社会)(3)苗山脱贫影像志——乌英“牧童班”

  乌英苗寨“双语双向”培训班的同学们在课堂上(9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社会)(4)苗山脱贫影像志——乌英“牧童班”

  在乌英苗寨“双语双向”培训班上,送教老师吴小舒在指导梁行迷写名字(9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社会)(5)苗山脱贫影像志——乌英“牧童班”

  在乌英苗寨“双语双向”培训班上,送教老师吴小舒(右二)在批改作业(9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社会)(6)苗山脱贫影像志——乌英“牧童班”

  在乌英苗寨“双语双向”培训班课堂上,送教老师吴小舒(右)指导村民学习拼音(9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社会)(7)苗山脱贫影像志——乌英“牧童班”

  在乌英苗寨“双语双向”培训班课堂上,送教老师滚银云(站立者左)指导韦妹丽(站立者右)发音(5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社会)(8)苗山脱贫影像志——乌英“牧童班”

  在乌英苗寨,送教老师吴小舒(右)辅导67岁的梁英迷写作业(9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社会)(9)苗山脱贫影像志——乌英“牧童班”

  在乌英苗寨,潘妹秋(右)和同学卜妹肉在家写作业(9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社会)(10)苗山脱贫影像志——乌英“牧童班”

  梁足英(左)和同学潘妹妹在家写作业(9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社会)(11)苗山脱贫影像志——乌英“牧童班”

  这是乌英苗寨44岁的潘妹秋的第一次作业(拼版照片,9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社会)(12)苗山脱贫影像志——乌英“牧童班”

  这是乌英苗寨“双语双向”培训班的同学们在学“簸箕画”(9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社会)(13)苗山脱贫影像志——乌英“牧童班”

  在乌英苗寨“双语双向”培训班课堂上,代时英和女儿在听课(9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社会)(14)苗山脱贫影像志——乌英“牧童班”

  乌英苗寨“双语双向”培训班的同学们准备给树苗施肥(6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社会)(15)苗山脱贫影像志——乌英“牧童班”

  在乌英苗寨“双语双向”培训班高粱种植基地,来自柳州市的农业专家指导同学们种植高粱(7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社会)(16)苗山脱贫影像志——乌英“牧童班”

  在乌英苗寨“双语双向”培训班课堂上,大学生潘木枝(右一)在讲课(4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社会)(17)苗山脱贫影像志——乌英“牧童班”

  在乌英苗寨,大学生梁孟香(右一)教67岁的梁英迷讲普通话(4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社会)(18)苗山脱贫影像志——乌英“牧童班”

  在乌英苗寨“双语双向”培训班课堂上,潘妹妹在讲台上带同学们读拼音(9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责任编辑: 张魏桔 ]
阅读剩余全文(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