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大国科技取得“硬核”成绩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速跑”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

  这五年,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我们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也持续增加,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研发人员总量达到世界第一。

  大科学装置是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要素,知识创新、科学成果产出丰硕,技术溢出、人才集聚效应显著,它们通常投资大、周期也长。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花这么长时间和这么多经费来建造大科学装置呢?下面咱们通过一个短片,了解大科学装置的三大硬核本领。

  大科学装置的三大硬核本领

  硬核本领一:从0到1 挑战根本性科学问题

  大科学装置代表着人类工程技术的最高水平,是探索未知、挑战根本科学问题的“国之重器”。中国要想在基础研究上实现从0到1的突破,抢占未来科技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就必须提出并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拓展极限探测能力,实现对根本性科学规律的突破。中国天眼、江门中微子实验等大科学装置,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平台。

  硬核本领二:创新策源 催生颠覆性技术突破

  大科学装置是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能够催生颠覆性和变革性技术。例如,利用散裂中子源可以研究材料的内部应力,为航空航天、高铁等高端制造提供关键数据;利用大科学装置平台,还能将新材料的研发周期和成本“减半”,为我国在芯片、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提供强大工具,解决国家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硬核本领三:关切民生 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大科学装置看似高大上,但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借助大科学装置解析蛋白质结构,可以更快地设计出针对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特效药。源于粒子加速器的质子重离子治疗癌症技术,能更精准地杀死癌细胞。同步辐射等技术可用于开发更灵敏的医学成像设备,也已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陈朴:大科学装置不但关系着国家的未来科技竞争力,它同时也可以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产生的技术可以让我们未来的生活更方便、更便捷、更安全。所以,投资大科学装置不单是投资国家的未来,也是投资人民和人类的福祉,关系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未来。

[ 责任编辑:袁晴 ]
您此时的心情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