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持续二十二年的新生美育课

  郑 娜

  大气磅礴的《红旗颂》、婉转迤逦的《梁祝》、慷慨激昂的《黄河大合唱》,9月14日晚,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内乐声激荡,3部重磅民族交响乐作品接连奏响。在指挥名家谭利华的执棒下,中国交响乐团为北京大学2025级新生献上了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音乐盛宴。这也是北京大学持续22年的新生音乐会。

  中国交响乐团演绎《黄河大合唱》。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供图

  北京大学新生音乐会于2003年由4位校友发起,20余年间在中国交响乐团支持下,凭借音乐所传递的深厚人文关怀与美好愿景,已成为北大迎新季最动人的文化仪式之一,更成为新生们开启学术与人生征程的“第一堂精神启航课”。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场音乐会特别精选3部植根民族土壤、彰显时代精神的经典作品,让年轻学子在乐声中理解何为‘家国情怀’。”谭利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音乐会,谭利华不仅担任全场指挥,还以导赏身份为在场新生细致解读3部作品背后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当晚的音乐会以交响序曲《红旗颂》拉开帷幕。铜管声部奏出坚定明亮的号角主题,弦乐以宽广旋律铺陈出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再现中国革命征程中艰苦卓绝而又光辉灿烂的时刻。乐曲中贯穿《义勇军进行曲》主题变奏,传递出炽热的信仰与理想,不少同学凝神屏息,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自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2025级本科生吴淑豪是第一次现场听完整版的《红旗颂》,他说:“以前只听过《红旗颂》的部分旋律,完整版更令人震撼。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国家级乐团的现场演出,他们的高水平演绎,把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的画面以音乐的形式呈现了出来。”

  随后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通过西方协奏形式,演绎跨越时代的东方爱情传奇。此次担任小提琴独奏的是中国交响乐团副首席姚亮,这是他首次在北大新生音乐会上担任独奏。

  “我进入国交20余年,每年都参加北大新生音乐会,此次首度担任独奏并演奏经典名作《梁祝》,对我来说是一次‘升华’。”姚亮表示,《梁祝》流淌着的不仅有东方式浪漫,更有对美好未来的永恒向往,他希望通过琴弓将旋律中的张力和希望传递给年轻学子,让他们感受到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

  音乐会下半场迎来了激动人心的《黄河大合唱》。当激昂的旋律响起时,全场观众被带回1939年民族危亡之际,《黄河大合唱》以磅礴气势激发全民抗战决心。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这部作品更显出厚重的时代价值。“风在吼,马在叫”的呐喊,通过乐队与合唱团的默契配合,奏唱出了新时代的民族强音。朗诵者杨杨极具感染力的嗓音、男中音裴磊在《黄河颂》中饱含深情的咏叹、男高音康雅杰与男低音王旭在《河边对口曲》中用乡音对唱保家卫国的豪情、女高音王煦然在《黄河怨》中如泣如诉的倾诉,以及《保卫黄河》中层层递进的合唱,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

  音乐会在掌声与欢呼声中结束,谭利华数次返场致谢,并引领乐团返场奏响《歌唱祖国》。霎时间,熟悉的爱国旋律在百年讲堂回荡,学子们纷纷加入合唱,歌声与乐声交织成一片,热烈的气氛将音乐会推向高潮。

  演出结束后,台下许多同学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政策系2025级硕士生赵天博说:“我在北大就读本科时就听过新生音乐会,这是第二次听。对新生来说,这是我们感受大学文化、接受艺术启蒙的宝贵机会。”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剧专业2025级硕士生张馨雅说:“现场聆听《红旗颂》《黄河大合唱》等乐曲,特别振奋。这些乐曲里澎湃的情感和精神力量,将不断激励我前行,并融入我今后的学习和创作中。”

[ 责任编辑:张晓荣 ]
您此时的心情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