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守护|多维度守护平安 在宽窄巷子遇见“藏蓝”力量

光明网 显示图片

  央视网消息(记者 谢博韬):宽窄巷子是大多数到成都旅游游客的打卡地之一。2024年国庆节期间,宽窄巷子景区及周边重点街区日均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如此火热的旅游业态背后,是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黄瓦街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在默默守护。

  他在宽窄巷子用脚步丈量与群众的距离

  “只有多说、多问、多听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需要。”黄瓦街派出所社区民警廖建文说道。任宽窄巷子景区责任段社区民警已经十年了,他开玩笑地说自己闭上眼睛都能从巷子一头走到另一头。

阳光下的守护|多维度守护平安 在宽窄巷子遇见“藏蓝”力量

  民警在宽巷子执勤(央视网记者 谢博韬 摄)

  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老式街道及其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规划面积大约480亩,共有163个商家、45个院落。廖建文每天挨户走访,每天都要走两三万步,巷子里的大事小情他都能在第一时间掌握。

  今年高考前夕,廖建文接到了辖区内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的电话,学校反映,与教学楼一墙之隔的戏院声音太大,影响师生正常上课。“之前我们也与商家交流过,但每次说完,过一段时间情况又反复了。”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办公室主任罗翔表示,“于是我们就联系了廖警官。”

  廖建文马上联系了商家管理人员和校方负责人到派出所共同协商,探讨如何在保证商家正常经营的同时解决降噪问题。最后,商家与学校达成解决方案:商家在门口加装隔音帘,同时由廖建文协同商家和学校,用噪声监测软件反复测试现场噪声,“我们就从商家门口出发,一米一米地测到学校墙根处,直到音量合适,最终达成一个双赢的方案”。

  “商居联盟”化解街区矛盾

  泡桐树街是成都少城片区的一条特色街区,近年来,泡桐树街以“慢生活”为主题,吸引了众多游客来访和特色商户入驻,成为宽窄巷子周边又一个网红打卡点。由于泡桐树街的临街商铺全部是由住宅改建而来的,对于仍在街区居住的居民来说,噪声、油烟等问题愈发突出,住户与商户之间的矛盾纠纷警情也随之增多。

阳光下的守护|多维度守护平安 在宽窄巷子遇见“藏蓝”力量

  泡桐树街“商居联盟”设置的告示牌(央视网记者 谢博韬 摄)

  为从源头彻底解决商家和住户之间的矛盾,有效解决油烟和噪声污染问题,促进邻里和谐,打造宜居宜商社区,黄瓦街派出所社区民警陈海波介绍,2018年6月,由街道办事处牵头,公安、城管、市场监管所、社区与泡桐树街78户商家、居民代表共同建立了“商居联盟”。商家与居民代表同在一个微信群里,每月举行的例会为政府职能部门、商家与居民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

  经过“商居联盟”的充分讨论,泡桐树街明确了商户在隔音、摆摊、油烟等方面应执行的标准规范和应尽义务,党员商家带头签署了责任书,每十户商家组成“十商联勤”,齐心协力做好“门前三包”、轮流值班巡逻值守,共同化解消费纠纷,共同维护街区良好和谐秩序,街区的美誉度和整体形象得到不断提升。

  “之前因为噪声,住户跟商家起了冲突,住户可能直接从楼上泼水下来,这也影响了商家经营,那时候都要靠派出所来调解。”在泡桐树街住了十多年的王春兰感慨,“现在我们这条街的秩序都很好,手机丢在台阶上,过了三四个小时才发现丢了,再过来找都找得到。”

  街面巡防体系提升群众安全感

  在宽窄巷子东广场,一支特别的队伍吸引了来往游客的目光,不时有人驻足拍照。他们是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街面重装合成处突小队。

阳光下的守护|多维度守护平安 在宽窄巷子遇见“藏蓝”力量

  重装合成处突小队民警正在执勤(央视网记者 谢博韬 摄)

  “‘重装’是指我们相较于一般的快速反应小队或者PTU(警察机动部队)编组人数更多,我们每编组8人,既有摩托车组也有重装车巡组。同时,我们的装备配备也更有科技感,装甲车上配备了监控、无人机、高音喊话器等系统。”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巡警(防暴)大队中队长吴晗介绍,“‘合成’则是指小队成员技能的多元化,不仅有警务技能,还有急救、排爆、无人机操控等多项技能。”

  这样的快反处突小队在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并不鲜见,他们是街面巡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22年底起,青羊区公安分局结合辖区人文景点多、网红打卡地多、夜经济繁荣的特点,陆续建成7个街面警务站,构建起以街面警务站为支撑的街面巡防体系,并将辖区划分为74个巡防网格,根据每个网格各自的治安复杂形式,采取不同街面巡防力量相互叠加的形式加强街面治安防控。

  街面巡防体系的成效同样显著。今年以来,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辖区街面六类侵财警情同比下降22%,非侵三类警情同比下降19%。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