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几种“牙膏”别再买了!

光明网 显示图片

  牙膏是日常生活中

  必不可少的清洁用品

  但市面上的牙膏琳琅满目

  有的商家甚至将牙齿脱敏剂等

  “械”字号产品包装成牙膏售卖

  宣传其可以治疗各类口腔疾病

  误导消费者

  不仅对消费者权益造成损害

  也给消费者

  健康安全带来隐患

  牙齿脱敏剂

  不是抗敏感牙膏

  牙齿脱敏剂和抗敏感牙膏是两类产品。

  牙齿脱敏剂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通过封闭牙本质小管、抑制牙髓神经敏感性、再矿化牙釉质减少外界刺激造成的牙齿敏感疼痛,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敏感牙膏作用原理与前者类似,但参照化妆品管理,消费者可以日常居家护理使用。

  从产品成分来看,牙齿脱敏剂的活性成分包括氟化钠、硝酸钾、磷硅酸钙、羟基磷灰石等,且通常浓度较高,具有刺激性;而抗敏感牙膏中的活性成分种类更多,用量较少,一般采用复配的组合方式,作用温和。

注意!这几种“牙膏”别再买了!

  如果消费者

  把牙齿脱敏剂

  当作牙膏长期使用

  可能会引发

  口腔微生态失衡

  还可能掩盖

  一些口腔疾病症状

  影响消费者健康安全

  01

  成分刺激带来健康风险

  牙齿脱敏剂中的活性成分浓度较高,有一定的刺激性,长期使用可能对口腔健康产生危害。

  例如,硝酸钾类牙齿脱敏剂短期使用,可以抑制神经传导,快速止痛,但长期使用可能干扰牙髓微循环,导致牙龈组织缺氧或局部麻木感;含氟类牙齿脱敏剂在高频率使用或误吞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出现氟斑牙或牙颈部染色。

  02

  导致口腔微生态失衡

  部分牙齿脱敏剂含抗菌成分(如氯化锌),长期使用可能破坏口腔菌群平衡,导致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或耐药菌滋生;

  还有某些酸性牙齿脱敏剂可能会降低口腔pH值,削弱牙釉质再矿化能力,间接加剧牙齿敏感。

  03

  掩盖口腔问题

  牙齿脱敏剂仅能缓解症状,无法解决龋齿、牙周炎或牙隐裂等问题。长期依赖牙齿脱敏剂,可能会掩盖一些口腔疾病症状,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此外,牙齿脱敏剂也不是人人适用。

   儿童刷牙时吞咽风险高,误吞牙齿脱敏剂可能导致氟中毒或影响神经系统发育。

   孕妇长期使用牙齿脱敏剂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使用前需要医生进行评估。

   牙周病患者也不宜使用牙齿脱敏剂,牙齿脱敏剂中的成分可能会渗透至牙周袋,刺激本就有炎症的组织,加重牙龈出血或萎缩。

  这些所谓的“牙膏”

  也要警惕

  除了牙齿脱敏剂

  一些不法商家

  还将牙科分(洁)离剂、口腔防蛀膏等产品

  宣称为“医用牙膏”进行销售

  这些产品

  不具备清洁牙齿、清新口气、

  维护口腔健康等牙膏的基本功能

  长期使用存在健康隐患

  以后别再买啦!

  ↓↓

  牙科分离剂

  一些牙科分离剂被商家宣称具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但事实上,牙科分离剂是一种口腔科常用的辅助材料,用于防止材料与模具之间发生粘连,对口腔健康没有任何作用,所谓的抗幽门螺杆菌作用完全是虚假宣传。

  口腔防蛀膏

  口腔防蛀膏也常常被宣传适用于牙齿松动、牙龈萎缩、口腔溃疡、牙齿敏感等存在口腔不适的人群。

  但其实,口腔防蛀膏一般由高浓度氟化钠、甘油、卡波姆、纯化水等组成,用于预防龋齿,封闭牙齿窝沟点隙,阻断细菌进入,提高牙齿釉质的耐酸蚀性。这种产品不具有常规牙膏的清洁等作用,不可以替代牙膏使用,通常作为预防龋齿的补充产品使用。而且,口腔防蛀膏中的高浓度氟化钠还存在潜在危害,不建议长期使用。

  小布提醒

  消费者在选购牙膏时

  要警惕不法商家的虚假宣传

  认真查看牙膏产品的标签内容

  通过标签标注的

  产品名称、生产许可证号、

  功效宣称、适用人群等信息

  辨别该产品是牙膏

  还是医疗器械

  再根据需求进行购买和使用

  综合:湖北发布、中国医药报、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来源: 湖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