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点苦
来杯奶茶去去苦
奶茶、可乐、果汁...
成为不少街坊的“续命快乐水”
但也有街坊
把自己喝成“石头人”
近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
收治了一位痛风患者小源(化名)
虽然小源才33岁
却已经有着15年的痛风病史了
广医二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于水莲:“目前来讲他的尿酸指标,明显是高于正常值的,已经到达600-700μmol/L。那么我们说多的尿酸会沉积到哪里,第一种的话是沉积在关节,第二个是沉积在肾脏,现在对小源来讲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全身多处尿酸盐的沉积。”
图:右膝关节超声见大量团块样痛风石,呈现“暴雪征”
而小源之所以会满身长满“痛风石”
惨变“石头人”
原因是他从小就把饮料当水喝
患者 小源(化名):“偶尔会喝一两瓶,其实说真的,奶茶我是很少喝的,还是可乐和汽水比较多。”
目前,医生已对小源的膝关节
进行了微创针刀镜灌洗治疗术
病情得到控制
小源全身的疼痛明显缓解
最近,各大外卖平台纷纷带来福利
“几块钱一杯奶茶”
“每天睁眼就是满减”
面对如此“甜蜜烦恼”
不少“打工人”成为“外卖商战”的
第一波“受害者”
医生分析
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成为痛风的“高发人群”
建议市民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避免痛风侵袭
甜蜜陷阱:奶茶成分中的"痛风推手"
医生指出,痛风是一个跟饮食关系密切的疾病,其中,海鲜、大鱼大肉、喝酒会引起痛风,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高糖、碳酸等饮料可引起血尿酸升高。
1. 糖浆/果糖:隐形的尿酸催化剂
网传某品牌奶茶配方中,一杯500ml奶茶普遍加入了20~30g糖浆/果糖。其中,糖浆也是果糖的主要来源。你们以为的少糖少甜,实际上仍然是糖分超标。
进入人体的果糖在肝脏中代谢,会增加腺苷三磷酸(ATP)的分解,生成生成腺苷单磷酸(AMP),进一步分解为次黄嘌呤和黄嘌呤,最终转化为尿酸,导致血尿酸升高。
研究显示,每天饮用含糖饮料(包括奶茶)250ml的人群,痛风的患病风险即增加4%1。
2. 植脂末:双重打击的元凶
植脂末,是一种以糖(包括食糖和淀粉糖等)、糖浆、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乳制品、乳化剂等食品添加剂,经喷雾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粉末状或颗粒状制品。其制造工艺类似于奶粉,因此也被称为“奶精”,但与牛奶无关。
植脂末用于制作奶茶,可提高奶茶的醇厚度和顺滑度。市售奶茶普遍使用的植脂末含有反式脂肪酸和磷酸盐。反式脂肪酸会加剧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状态会抑制尿酸排泄;磷酸盐则与尿酸竞争肾脏排泄通道,形成"双通道抑制"效应。
3. 咖啡因:被忽视的脱水效应
奶茶中的咖啡因含量不容忽视,可能比咖啡还高。早在2017年,上海市消协曾对奶茶进行过一次抽查,发现27家奶茶店51个奶茶品种中,都含有大量咖啡因。所有样品中,每杯奶茶的咖啡因含量平均为270毫克,其中最高的为480毫克,相当于4杯咖啡(中杯美式)或8罐红牛。
除了是打工人的续命配方,咖啡因还具有强大的利尿作用,导致血液浓缩,短时间内升高血尿酸浓度。对于已有尿酸结晶沉积的患者,可能诱发急性痛风发作。
4. 小料:暗藏危机
广受欢迎的芝士奶盖,脂肪含量高达20g/份。其他小料,如珍珠、布丁等添加物常含有高果糖玉米糖浆,芋圆、紫薯等淀粉类配料在体内最终代谢均为果糖。一份500ml奶茶的总糖分可达60-80g,远超WHO建议的每日25g限量。
高危人群自查:你离痛风有多远?
专家建议大家进行自查
假如符合以下几点
应请立即控制奶茶摄入:
1. 体检发现血尿酸>420μmol/L
2.有痛风家族史
3.长期熬夜、缺乏运动
4.肥胖(体重指数≥25,或腰围超标,即男性≥90cm,女性≥85cm)
尿液是尿酸排出人体最为主要的形式,远离饮料,多喝水,勤排尿,白开水就是最便宜和健康的选择。广医二院风湿免疫科霍永宝博士表示,人体每天需要通过排尿排出约1000-2000毫升液体,平均在1500毫升左右,因此建议普通人每天要保证1500-1700毫升的饮水量。对于痛风患者来说,由于需要促进尿酸排泄,每天的饮水量最好能达到2000毫升以上。
来源: 广东民生DV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