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23岁大学生宿舍打游戏时突发心脏骤停,昏迷倒地……

光明网 显示图片

  事发厦门

  23岁小伙在宿舍打游戏时

  突发心脏骤停,昏迷倒地……

  关键时候

  舍友及时出手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起来看看

  近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到了一位患者家属送来的“医德高尚医术精 仁心仁德好医生”锦旗。

厦门:23岁大学生宿舍打游戏时突发心脏骤停,昏迷倒地……

  2024年12月17日晚8点,23岁的大学生阿峰在宿舍里打游戏时突发心脏骤停。幸运的是,热心舍友及时为他进行了心肺复苏及电除颤,随后赶到的120接力,展开一系列的抢救措施,紧接着送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家的协同救治,成功救回了阿峰年轻的生命。

  一个立刻心肺复苏

  一个迅速拿来AED

  据阿峰的舍友介绍

  ↓↓↓

  当时阿峰在宿舍打游戏

  只听到“砰”的一声

  他发现阿峰突然昏迷倒地,呼吸微弱

  怎么叫也没有反应

  他判断阿峰出现呼吸心跳骤停

  马上拨打120

  并给阿峰进行心肺复苏

  另一名舍友则冲到楼道拿来AED

  (自动体外除颤仪)

  并按指示将电击贴片贴到阿峰身上

  在AED的提示下进行了放电除颤

  随后,舍友们继续胸外按压

厦门:23岁大学生宿舍打游戏时突发心脏骤停,昏迷倒地……

  在AED的帮助下

  心脏找回对心肌的控制

  重新组织心肌收缩运动

  阿峰的胸廓有了起伏

  心律得以短暂恢复

  不过,舍友们还来不及松口气

  阿峰又再次出现了意识丧失!!

  舍友们立即继续胸外按压

  医生接力抢救

  20多天后顺利出院

  此时

  120也抵达了现场,接替了工作

  展开一系列的抢救措施

  包括再一次的电除颤

  紧接着

  120将其送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阿峰在送到医院时已恢复了呼吸心跳,但是非常烦躁。他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完全没办法配合。抢救室迅速给予气管插管、镇静镇痛、亚低温脑保护、脱水降颅压等救治措施,并收住EICU进行综合治疗。这是因为心脏骤停引发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也是幸存者死亡和长期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此外,在心脏骤停和再灌注过程中的数小时至数天内,继发性损伤也会逐步出现及发展。同时,阿峰还出现了转氨酶明显升高、肌酐升高、肌钙蛋白升高等多项指标结果异常。

  幸运的是,镇静镇痛后,颅脑CT检查未发现阿峰存在颅脑器质性病变,心脏超声及动态心电图检查也没有发现问题。在医务人员有效救治下,阿峰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逐渐平稳了下来。医生仍继续给予镇静镇痛,脱水降低颅压等处理,并不断尝试唤醒评估神经系统情况。

  1月3日

  阿峰转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进一步诊治

厦门:23岁大学生宿舍打游戏时突发心脏骤停,昏迷倒地……

  心内科电生理团队核心成员贺王伟主任医师表示:

  “主要是进行心脏康复治疗以及评估,看是否需要行植入式体内自动除颤器(ICD)植入术。”

  在35岁以下的患者中,心脏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是致命性心律失常,通常发生在结构正常的心脏中。医生为阿峰进行了心脏离子通道、先天性心肌病相关基因的检测等检查。“待相关检查结果出来后,如果患者发生室颤的机制可能与心脏离子通道病变有关,建议植入ICD,以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避免下一次不期而遇的意外。”

  1月9日

  经过20多天的治疗

  阿峰顺利出院,回到美丽的校园

  医生提醒

  尽早、尽快正确施救相当重要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部刘雄医生:

  “心脏骤停,每延迟急救1分钟,成功率就下降7%—10%。心脏停跳10分钟后,抢救的成功率几乎为0!但如果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大约有50%的抢救成功率,所以也被称为‘黄金4分钟’。由于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如果在心脏骤停1分钟内,使用AED配合进行电击除颤,成功率更是高达90%。”

  尽早、尽快、正确施救相当重要。

  没熬夜,无三高,年纪轻轻的,怎么就差点猝死了?对此,刘雄医生分析,每个人都面临着发生心脏呼吸骤停的风险,有心脏病背景,或有其他危险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药物使用史、电解质紊乱、感冒等,这一类人群应该特别注意。除此之外,过度疲劳、熬夜以及一些不良情绪,如过于紧张、兴奋或者焦虑、久坐不动、剧烈运动等都可能导致猝死。

  救命神器AED

  操作指南速收藏

  生活中

  运动过量导致猝死先兆

  意外突发疾病导致的心脏骤停

  最佳的抢救措施

  是心肺复苏配合使用AED进行除颤

  抓住“黄金4分钟”

  抢救越及时,成功率越高

  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 通讯员 陈雯 罗超 李欣

  综合海军第九七一医院

  海峡导报微信整合编辑

来源: 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