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记录】
日前,一批珍贵的深海宝藏汇聚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深蓝宝藏”特展展厅,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赏。此次特展展出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的出水文物,共有408件(套)精美的奇珍异宝,它们曾安静地沉睡在海底500多年。
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深海文物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南海西北陆坡沉船遗址文物进行脱盐浸泡处理。
文物保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护着南海西北陆坡沉船遗址出水的明素三彩鹭形执壶。
2022年10月,在距海南三亚大约150公里处,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首次被发现。2023年至2024年,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组织实施了三个阶段的水下考古调查,完成遗址的初步探测、详细勘测和文物提取工作。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调查意义重大。这批遗存文物数量庞大、品类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还入选了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工作人员对明青花人物故事纹大罐内部进行清洗。
考古队队员讨论南海西北陆坡沉船遗址文物的堆积情况。
此次对沉船遗址的深海考古调查首次应用了多种深海技术和装备,并取得新的突破。特别是在深海文物提取方面,考古人员无法用手把文物拿起,因而通过潜水器的机械手提取文物。为了确保文物安全,技术人员将潜水器过去用的金属机械手替换为柔性材料机械手,使其既不损害文物,还具备足够的握力。这充分展示了我国深海科技与水下考古的跨界融合,也标志着我国深海考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考古人员一共从海底带回包括瓷器、金属器、原木在内的928件(套)出水文物,包括珐华贴金镂空孔雀牡丹纹大罐、珐华贴金镂空应龙纹梅瓶、珐华绿釉狮子花卉纹大罐……这些文物经过清洗、加固、脱盐等修复程序后,首次展示在世人面前。
拍摄记录出水文物是文物信息采集的重要手段之一。
工作人员对明青花罐进行测量。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年代比较明确,不仅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填补了我国古代南海离岸航行路线的缺环,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观众欣赏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出水文物。
目前,两处沉船遗址考古后续还有挖掘、调查、文物修复等工作,此次展览采取动态更新模式,将根据深海考古新成果,不定期更新内容与上展文物。此次水下考古调查行动以及“深蓝宝藏”特展,不仅展示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深海考古发现,更开启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探索人类文明互鉴的窗口。
(张 茂 撰文/摄影)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01日 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