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城市副中心的24小时阅读时光

光明网

如果您想刷夜又不知道去哪里好,不如来到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看看书。空间内设置了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报刊借阅机等公共文化设施。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分布在副中心的哪些地方?智能文化空间为读者的阅读需求提供了哪些便利?近期,副中心之声的《副中心会客厅》节目邀请了三位嘉宾: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马俊艳、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 吕婧、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运维负责人 何玉东,带您一起享受副中心的24小时阅读时光。

享受城市副中心的24小时阅读时光

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分布在哪里?

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就在您身边。它们分别建设在通州区的各街道、乡镇、社区、村、产业园区、部队,以及3个特色小镇。2024年,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新增设了5处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分别位于台湖镇的东惠家园社区、漷县镇的马头村、肆弎陸文化产业园、东郎文化产业园以及93656部队院内。

哪些地方的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读者比较多?

综合分析发现,读者人流量、图书借还量、办卡量与空间位置、空间面积、社区规模、人群特征密切相关。比如交通便利且位置临街的车站路站、瑞都国际站及艺术气息浓厚的宋庄小堡站人流量位居前三位,而建成仅2年的朗清园南区站办卡量突飞猛进。空间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站各项指标基本都位居前列,比如周边社区规模较大的瑞都国际站、珠江东都国际站、京铁潞园站、缇香郡站、怡然世家站等。只要是北京市公共图书馆网络所覆盖的各种联合读者卡都可以在空间使用,所有的空间都可以实现全北京市区域内的通借通还,这也造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城市图书馆经常出现“很多图书都不见了”的情况,原因就是它们都被还到了身边的各个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

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一般面积有多大?我想要的图书和其他资源能找到吗?

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面积大小不等,大的30多平米、上下两层结构;也有小巧精美但功能依然齐全的50平米左右的空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空间配备了自助读报机、电子书借阅机以及朗读亭。其中电子读报机内有40多种主流报纸、500种大众期刊,且报纸资源每日更新、期刊杂志也实时更新。电子书借阅机有图书3000余本、200多种期刊杂志、400多集优质学术视频,甚至增加了国画欣赏、绘本阅读、戏曲赏析等内容,且每月更新不少于150本图书资源。图书种类也比较齐全,分政治、文学、军事、科技等12大类。

享受城市副中心的24小时阅读时光

如果还没有读者卡,哪里可以办一张?

带着居民身份证或者社保卡在空间内的自助办证机上按照提示操作就能办卡。只要您有北京市公共图书馆网络所覆盖的各种联合读者卡就可以在空间使用。只要您办了这个卡就可以在全市各区的公共图书馆、各分馆以及各文化空间、城市书房内使用。

享受城市副中心的24小时阅读时光

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真的可以做到24小时服务吗?

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是全时智能服务。这些空间都是无人值守且24小时开放的,读者可以不受上下班时间的限制享受图书借阅等公共文化服务,而且可以全程智能操作,非常方便。这里还不仅可以借阅图书,还承载了非遗展示、各类文化活动体验、文化培训、休闲娱乐等其他功能属性。所以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很受欢迎,尤其是寒暑假期的时候,孩子们如果想来空间里看书或者学习,一定要早来才有座位。平常工作日,来空间待得久的大部分是自学考试需要查阅资料的中青年人群。

享受城市副中心的24小时阅读时光

对于长时间呆在空间的朋友来说,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的清洁、安全、光线、充电等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吗?

阅读空间内都配置了空气净化器以及图书消毒机。每个空间都有固定的巡检人员,每天都会对空间内进行清洁整理,保持环境卫生。同时为了方便广大读者学习,还在座位附近设置了USB 充电插座。空间内除了有常规的桌椅,还设置了地垫、座墩、小沙发等,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享受城市副中心的24小时阅读时光

年长人群来到空间内, 可以顺畅地阅读吗?

对于年纪较大的人群, 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有24小时在线客服,同时每个空间也有固定的巡检服务人员。可以根据广大老年读者的需求,电话在线教他们如何自助办卡以及完成图书借还;也可以请巡检服务人员一对一现场指导有需要的老年读者如何自助完成办卡和借还书操作。目前,自助读报机里的报刊杂志,以及电子书借还机和朗读亭里的戏曲,都是深受广大老年读者朋友们喜欢的内容。

享受城市副中心的24小时阅读时光

享受城市副中心的24小时阅读时光

转自:副中心之声

来源: 首都新闻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