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苹果手机16的发布会,让小名再次想到了乔布斯。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许多人误以为他患有胰腺癌,进而推测他之所以能存活如此之久,是因为他财力雄厚。毕竟,胰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通常不足一年。
实际上,乔布斯当年所患的癌症被许多人误解了。他患上的并非胰腺癌,而是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简称PNET),这是一种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生存率较高的胰腺肿瘤。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领域内首屈一指的专家,为大家深入解读这一话题。
陈 洁 | 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首席专家
- 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心主任
- 神经内分泌肿瘤科主任
似癌不是癌极易被误诊
很多专业人员都分不清楚
神经内分泌肿瘤这一名称可能会让人误解,以为它涉及的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两个独立的系统。实际上,这是一种单一的、完整的肿瘤类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肿瘤可能并不熟悉,但乔布斯的名字却广为人知。因此,当乔布斯被诊断出患有这种肿瘤后,它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有时也被非正式地称为“乔布斯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起源于一类特殊的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遍布我们全身,除了头发、指甲和牙齿之外,几乎每个部位都有它们的存在。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们负责产生多种激素,这些激素调节着我们身体的日常功能。例如,胰岛素用于降低血糖,胃泌素则刺激胃酸分泌以帮助消化食物。因此,由这些细胞起源的肿瘤,自然被称作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种类繁多,除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还有其他类型的。例如发生在胃部的则称为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而发生在肠道的则称为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实际上,这种肿瘤可以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生长,包括耳朵内部,只要不是指甲、头发或牙齿。
神经内分泌肿瘤会有哪些症状?
让我们先来看一则真实的案例,如记忆力减退、食量显著增加等症状,这些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往往不会立即联想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可能性。
但其实这已经算是有症状提醒的了,要知道80%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症状通常更难察觉。这是因为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但仅约20%的肿瘤在转化为恶性后仍能分泌激素,而其余80%则失去了这一功能。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肿瘤是否具有激素分泌功能,将其区分为功能性与无功能性。无功能性肿瘤极难发现,因为它们生长缓慢,通常在体积增大到足以压迫其他器官或阻塞通道时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由于它们不分泌激素,因此在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这类肿瘤常常在体检时偶然被发现,因为一部分专业人士可能未能识别它们。
例如,在超声检查中,医生可能会注意到胰腺上的小结节或肝脏上的囊肿或血管瘤,这些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然而,如果这些病变持续增长,就应高度怀疑是否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肝转移。神经内分泌肿瘤在肝脏上的转移有时会呈现类似血管瘤或囊肿的外观。
另一方面,那20%能够分泌激素的肿瘤,如胰岛素分泌瘤,尽管肿瘤可能很小,但由于其分泌的激素具有强大的生物活性,会导致典型的临床症状,从而可能提示临床医生进行深入考虑。就比如说案例中的年轻小伙反复出现意识障碍和低血糖发作,就应考虑是否存在异常分泌胰岛素的肿瘤。其他如胃泌素瘤,肿瘤分泌胃泌素导致胃酸大量分泌,患者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反复性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常规治疗无法控制,溃疡甚至可能出血或穿孔。这些症状可能表明患者体内存在胃泌素瘤。
为什么会发生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非常明确的基因突变特征,即单基因突变,从而引发患者从头到脚的病症。然而,这种遗传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比例大约只占10%,而剩余的90%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我们尚不清楚其确切的发病原因。它们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紧张、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因素。例如,在直肠部位发现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通常表现出紧张、压力、焦虑和抑郁等情绪。至于其他部位的肿瘤,尚未发现任何特定因素,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
现有技术能不能早发现
神经内分泌肿瘤?
正如肝癌有其特定的甲胎蛋白标志,肠癌有癌胚抗原作为诊断依据,这些已为大众所熟知。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标志物,即嗜铬粒蛋白A,是目前该领域较为通用的生物标志物。
然而,与甲胎蛋白或癌胚抗原相比,嗜铬粒蛋白A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并不突出,它仅能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提示,其变化幅度可能并不显著,特异性亦有限。因此,仅凭此类标志物进行筛查存在一定的困难,难以检出。
然而,可以从一些典型的激素相关症状入手,例如反复出现的低血糖或不明原因的高血糖,后者可能与胰高血糖素瘤相关,这是一种调节血糖上升的肿瘤。其他症状还包括不明原因的腹泻和反复的消化道溃疡,这些可能提示胃泌素瘤的存在。再比如说,有些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会有潮红、腹泻等症状。这可能与五羟色胺等激素分泌异常有关。但很少有人会把这些症状和神经内分泌肿瘤联系起来,特别是如果患者四五十岁,正处在围绝经期,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
实际上,从肿瘤出现到确诊,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在中国乃至欧美国家,往往需要经历长达五年的延误。鉴于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特设神经内分泌肿瘤科,专责接治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该科室为全国唯一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专科。
神经内分泌肿瘤会遗传吗?
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约有10%的遗传性,存在致病基因突变,因此对于多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或年轻患者(即不只一处生长,多个器官或组织都生长),就要怀疑其遗传性,建议进行相关的遗传基因排查。一旦确诊为遗传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会建议患者进行家族遗传筛查,即对其本人的兄弟姐妹、父母及其子女进行三代范围内的筛查。
要知道遗传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致病基因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意味着其后代有50%的几率遗传到致病基因,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概率。
因此,对于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例如儿童,我们建议从10岁开始每年进行筛查,以便尽早发现并治疗由基因决定的肿瘤,避免延误至晚期才发现。对于携带致病基因的患者,建议考虑采用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通过辅助生殖技术选择不携带致病基因的胚胎进行植入,以确保生育健康后代,并在家族中阻断致病基因的传递。
乔布斯都治不好这病
其他患者能不能治好?
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近年来才逐渐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所以大众普遍对此病认识不足。事实上,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且生长缓慢,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预后更为乐观,在临床治疗中,手术通常是首选方案。然而,由于大多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且生长缓慢,患者在确诊时往往已无法进行手术治疗,所以现在也有了很多前沿的治疗,比如说将“核导弹”引入患者体内实现内照射,精准杀死肿瘤细胞。
来源: 东方卫视名医话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