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校前,“小刺猬”专门来拥抱她!阜阳二中,这个老师会“树人”!

光明网 显示图片

  从1999年毕业至今,刘雪娟一直在阜阳市第二中学教高中思政课。

  “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阳光的心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刘雪娟的理念。

  班里有个“小刺猬”

  在刘雪娟眼里,除了教学,班主任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

  她刚担任高一思政课老师兼班主任的时候,有一天下午,一个学生突然冲进刘雪娟办公室,慌张地说:“刘老师,张帅跟同桌吵架,快要打起来了!”

  刘雪娟把张帅和同桌一起叫到办公室,仔细询问原因。可是张帅一直紧握住拳头,生气地把头扭向窗外,一声不吭。等他走后,刘雪娟又问起了张帅的同桌。

  “刘老师,张帅像个刺猬一样,整天不吭声,我跟其他同学聊天,他就怀疑我说他的坏话,要跟我动手。”张帅的同桌很委屈地说。

  事出反常必有因!为了弄清情况,刘雪娟翻阅了张帅的家庭资料,发现他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日常生活都由爷爷奶奶照顾。刘雪娟猜测,张帅性格敏感是缺乏父母陪伴和沟通造成的,并开始了针对性的工作。

  “张帅,吃饭了吗,中午吃的什么呀?”

  “张帅你换发型了呀,看着真帅气!”

  “张帅,你能帮老师发一下作业吗?”

  刘雪娟每天主动创造机会,跟张帅说话,接近他、了解他。发现优点给予鼓励,并尝试“示弱”。

  当张帅在学习上或者生活上取得进步时,刘雪娟及时给与表扬。张帅从一开始不回应不理睬,渐渐地愿意跟刘雪娟说。又过了一段时间,刘雪娟发现虽然张帅不主动跟其他同学聊天,但是同学跟他讨论数学问题时,他不仅热情,还主动分享做题心得。

  刘雪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在班里成立各科学习小组,让张帅担任数学小组长。组员有不会的问题都会找小组长解答,小组长要关心每个组员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样张帅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提升了协调和交往能力。

  高三毕业那年,张帅考上了心仪的大学,离校前,张帅找到了刘雪娟,主动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深情对她说:“刘老师,我会永远记得您给我的温暖和力量!谢谢您!”

离校前,“小刺猬”专门来拥抱她!阜阳二中,这个老师会“树人”!

  接地气的思政课

  思政课总是让人感觉很枯燥。怎样才让学生爱上思政课呢?

  刘雪娟认为,思政课不仅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

  在教学过程中,刘雪娟努力把理论和案例结合起来,通过情境表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把现实生活中故事或案例,与学生们生活结合起来,让思政课接“地气”。

离校前,“小刺猬”专门来拥抱她!阜阳二中,这个老师会“树人”!

  在学习“爱国和社会主义建设”课题时,刘雪娟带领学生们,来到阜阳四九起义纪念馆。让同学们了解到1928年4月9日,80余位革命先烈在颍泉区行流王官集打响了皖北暴动“第一枪”,点燃了皖北革命的燎原之火。

  魏野畴、李烈飞、昌绍先.....这些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把学生们的思绪带到了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学生们看得认真、听得仔细。随后,刘雪娟又召开班会,让学生们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是爱国?我们为什么要爱国?

  爱国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有的学生会认为,只有去战场为国浴血奋战,才是爱国;有的学生认为和平年代,在赛场上为国争光才是爱国……总之,得轰轰烈烈才是爱国。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不闯红灯,拒绝暴力行为,遵守社会公德......做好这些普普通通的小事,也是爱国的表现。”刘雪娟说。

  刘雪娟又引导学生们畅谈阜阳城市的美景和这些年的变化。“学生们提到阜阳城市变化时,一个个可激动了,大家对阜阳的发展充满骄傲、充满自豪,我告诉同学们,努力学习,成为有用之才,家乡的发展离不开青年的力量.....”

  25年来,刘雪娟始终坚守教育初心,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灵。她本人也先后荣获“阜阳市教坛新星 ”“阜阳市学科带头人”  “阜阳市先进工作者”   “阜阳市优秀德育课教师 ”  “阜阳市优秀共产党员”   “阜阳市优秀班主任”  等多个荣誉称号。

来源: 阜阳公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