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小心冒牌“荔枝菌”,广东已有人中招

光明网

不知不觉又来到了荔枝季了

“荔枝菌”又来了!

每逢到了吃荔枝的季节

朋友圈和微信群里

总会有人晒荔枝菌出来

更有不少人相约去捡荔枝菌

荔枝菌虽然好吃

但是你真的分得清

哪个是荔枝菌吗?

有毒!小心冒牌“荔枝菌”,广东已有人中招

荔枝菌

素有岭南菌王之称,生长于每年春夏之交、荔枝成熟结果之时段,但每年都是昙花一现,时间不长,最多一个月左右。荔枝菌在荔枝林潮湿的白蚁窝上,经过高温多雨、骤出太阳骤降大雨的催谷,迅速生长起来。这趟摘完了,只要不毁坏白蚁窝,没过几天又会长了出来。荔枝菌一般在午夜生长,略呈纺纱缍形状,长达10-20厘米,菌尖似一把收紧的小雨伞,味道清鲜、爽口。

近江粉褶蕈

也叫奥米粉褶蕈,是与“荔枝菌”长相相似的毒蘑菇,在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均有分布,食用5-10分钟后即可引起严重的胃肠中毒症状及一定的神经型中毒症状,即产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头痛、口干、乏力、大腿抽筋等症状。

外形对比

荔枝菌:有细长的假根

近江粉褶蕈:菌柄是圆柱形,上下几乎一样大

有毒!小心冒牌“荔枝菌”,广东已有人中招

不要乱采摘

不要乱采摘

不要乱采摘

去年6月

江门曾发生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

2023年6月11日,江门2名市民在竹树林采摘不明种类蘑菇,食用后出现剧烈呕吐、腹泻、腹痛、乏力等症状,经专家鉴定为酷似荔枝菌的“近江粉褶蕈”。

鲜艳的蘑菇才有毒?错!

这些网传鉴定法都不靠谱

据广州从化区疾控通报:近期有不少因误食毒菇出现中毒的案例:江埔街2名居民误食自采野生蘑菇中毒;温泉镇3名居民采食野生蘑菇中毒;太平镇3名居民采食野生蘑菇,出现呕吐、头晕、视力模糊等中毒症状。

不少误食者都有过采食野生蘑菇的经验,认为可以靠形态、气味、颜色等特征自行识别毒蘑菇。

实际上,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生物学家,也需要借助专业设备才能准确鉴别蘑菇是否有毒。

这些网传的“鉴定毒蘑菇秘诀”,都是坑!

有毒!小心冒牌“荔枝菌”,广东已有人中招

误区1:颜色鲜艳的菇才有毒?

判断是否有毒,不能单看蘑菇的外表。一身雪白的鹅膏菌看起来很普通,却是一朵致命的“白毒伞”!

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也极毒。

但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

有毒!小心冒牌“荔枝菌”,广东已有人中招

▲ 橙盖鹅膏属于食用菌

误区2:长在阴暗潮湿处的才有毒?

有人说,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角落。

这也是错的!

所有的菇都倾向于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跟毒性无关。

可以吃的鸡腿菇经常在牛屎等动物粪便上“绽放”;而包括“白毒伞”在内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长在干净的林中地上。

有毒!小心冒牌“荔枝菌”,广东已有人中招

有毒!小心冒牌“荔枝菌”,广东已有人中招

误区3:不生蛆、虫子不吃的才有毒?

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常常被蛞蝓吃,不少有毒种类也可以生蛆。

误区4:和银器、大蒜一起煮会变黑的才有毒?

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大蒜等发生反应。

误区5:受伤变色、流汁液的才有毒?

这也不是绝对的。

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但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有毒!小心冒牌“荔枝菌”,广东已有人中招

误区6: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菌托的才有毒?

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特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在华南地区

常见的有毒植物还有这些

有毒!小心冒牌“荔枝菌”,广东已有人中招

综合:广州疾控、从化疾控

来源: 小强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