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一小口,1岁宝宝中毒身亡!这种“夺命毒药”家家夏季常备

光明网

最近最让人反感的是什么?

蚊子!必须提名

又到了和蚊子决一死战的季节

但是每到这时

也是某一种危险高发的时刻…

入夏以来,家住低楼层的明明一家一直饱受蚊虫困扰。尤其是一岁多的明明,白白胖胖的身体被蚊子叮咬出了一个个的大红包,连脸部上眼皮都被叮肿了,浑身痒得不行。父母看着都心疼得不得了,白天一看到蚊子就用电蚊拍打蚊子,晚上也不间断地用起了电蚊液杀蚊。

前段时间的一个午后,刚刚才学会走路的明明,趁着家里人没注意,悄悄摸到了蚊香液的边上,并好奇地喝了一口蚊香液(约10毫升)。喝完之后,明明当即出现了哭闹、呛咳、呕吐的情况。等妈妈听到明明的哭喊,赶到孩子的身边时,明明紧接着又出现了剧烈抽搐的情况,整张小脸憋得发紫,看着十分吓人。惊慌失措的父母赶紧将孩子送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

当孩子抵达医院时,已经完全失去了意识,呼吸、心跳都极其微弱。急诊医生立即对明明进行了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抢救等一系列抢救工作,并采取药物控制抽搐、缓解脑水肿以及维持内环境和循环稳定的治疗。

遗憾的是,尽管医护人员尽力抢救并提供了高级生命支持,明明始终仍未苏醒。很快,孩子的病情继续恶化,出现了严重的脑水肿和脑疝。最终,明明因为脑部严重损伤而不幸离世……

就在不久前,成都也有个宝宝不幸遭遇了同样的事——

对于1岁4个月的成都宝宝小希(化名)来说,从在家里活蹦乱跳,到危在旦夕被送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只经历了短短7个小时。

之前在家里,小希独自玩耍时突然倒地昏迷并身体抽搐,家人赶过来一看便惊得魂飞魄散:小希不知怎么竟然把家里放置的蚊香液瓶子打开,喝了里面的蚊香液!

家里人赶紧把孩子送到附近的医院,但病情急转直下,小希很快出现呼之不应,四肢强直伴抖动,面色唇色发绀,双目向上凝视,伴口吐白沫,四肢冰凉等危重症状,当地医院无法处理,又马不停蹄转入了成妇儿治疗。

小希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时,一直呈昏迷状态,面色唇色发绀。家长说,不清楚孩子喝下的蚊香液是什么成分、喝了多少,无法提供有效的线索。

医生立即给了孩子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并进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希望能缓解中毒的状况。

喝一小口,1岁宝宝中毒身亡!这种“夺命毒药”家家夏季常备

△ 患儿接受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但经过5天全力抢救治疗,小希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出现进行性加重恶化,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像这样的儿童

因误服、误用灭蚊驱蚊产品

而中毒入院的事件

每年都有发生

喝一小口,1岁宝宝中毒身亡!这种“夺命毒药”家家夏季常备

喝一小口,1岁宝宝中毒身亡!这种“夺命毒药”家家夏季常备

蚊香液为何成为夺命毒药?

你有没有发现

大人和娃娃在一个地方

被蚊子咬得多的总是娃娃

难道蚊子还分得出“新鲜”血液?

这是因为儿童相对于成年人来说

身体新陈代谢更旺盛,易出汗

也会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对于通过气味来定位和追踪目标的蚊子

儿童显然更“受欢迎”

为了避免宝宝遭受蚊虫的叮咬

驱蚊液的使用越来越频繁

但各位爸爸妈妈们

你们是否有仔细阅读说明书及注意事项?

喝一小口,1岁宝宝中毒身亡!这种“夺命毒药”家家夏季常备

心细一点的家长表示肯定看过!

“我选的都是儿童专用驱蚊液!”

那你是否注意到外包装上

“微毒”“卫生杀毒剂”等字样呢?

喝一小口,1岁宝宝中毒身亡!这种“夺命毒药”家家夏季常备

喝一小口,1岁宝宝中毒身亡!这种“夺命毒药”家家夏季常备

要知道

电蚊香属于农药的一种

也被称作卫生杀虫剂

喝一小口,1岁宝宝中毒身亡!这种“夺命毒药”家家夏季常备

目前市面上的电蚊香,常见有效成分包括:高效氟氯氢菊酯、右旋胺菊酯、氟氯醚菊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胺菊酯、醚菊酯等。这是一类具有高效、广谱、低毒和能生物降解等特性的合成杀虫剂。这种物质能麻痹蚊子的神经,使蚊子无法动弹,达到除蚊的目的。

划重点:是“低毒”,不是无毒!

一般来说,蚊香液气化之后扩散到空气中,被人体接触或吸入,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如果液体状态被误服入消化道后,危险可就不容忽视了,特别是儿童各脏器比较娇嫩,新陈代谢旺盛,代偿能力差,如果在有毒成分降解之前就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粘膜接触,都将对健康造成威胁。

喝一小口,1岁宝宝中毒身亡!这种“夺命毒药”家家夏季常备

国内曾有研究对3114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案例进行了分析,误服这类药物占所有药物中毒的28.87%,其中<18岁儿童和青少年误服占拟除虫菊酯类中毒的83.46%。换句话说,这类中毒超过五分之四的受害者都是未成年人。

喝一小口,1岁宝宝中毒身亡!这种“夺命毒药”家家夏季常备

一旦误服,立即送医!

孩子误服蚊香液后,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头晕、抽搐和意识障碍。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呼吸衰竭、昏迷,甚至死亡。

其中,拟除虫菊酯的毒性表现多种多样,Ⅰ型拟除虫菊酯接触后通常会引起可逆的皮肤和眼睛刺激;而Ⅱ型拟除虫菊酯由于其较强的神经毒性,通常会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致命的结局。

当家长发现孩子误服蚊香液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冷静,迅速将孩子送往医院。

2、不要催吐,以免加重中毒情况。

3、携带蚊香液瓶或包装,方便医生了解成分,进行针对性治疗。

4、如果孩子出现抽搐,将其置于安全的位置,防止受伤,并保持其侧卧位,以防止窒息。避免在孩子口中放置任何物品,不要试图限制其抽搐。

急诊专家提醒:

家长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

“每年夏天,因为误喝蚊香液而导致孩子中毒送急诊的事情层出不穷,令人揪心!”

对此,浙大儿院 急诊科主任吴秀静主任再三提醒,为了避免儿童误服蚊香液,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保护孩子的健康:

妥善存放:将蚊香液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不用时最好锁在柜子里。

使用指导: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蚊香液,不随意放置。

教育儿童:告诉孩子蚊香液是危险的,不能触碰或饮用。

严加照护:使用期间,应看管好儿童特别是小婴儿,不能让孩子离开照护者的视线。

定期检查:确保家中的蚊香液瓶盖紧闭,不漏液。

同时,吴秀静表示,家里有小孩或者老人、孕妇等敏感人群,最好不要用任何化学驱蚊产品,尽量采用蚊帐、纱窗等物理驱蚊。如果一定要用,尽量保持房间通风,并切忌长时间使用。

综合浙大儿院、成都掌上妇幼等

来源: 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