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复原!距今6300年左右!

光明网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消息

4月9日,红山文化早期的

龙形蚌饰被成功复原

丰富了红山文化时期的龙形象

科技助力考古

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蚌饰成功复原

据了解,这个龙形蚌饰

是去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

彩陶坡遗址发现的

成功复原!距今6300年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通过与故宫博物院、北京理工大学团队合作

对套箱进行CT扫描与图像分割

获得了龙形蚌饰的细节三维数据

又进行了无数次3D模拟拼接

经过数月努力

终于复原了去年出土的龙形蚌饰

成功复原!距今6300年左右!

龙形蚌饰主体长度只有20厘米左右

但是仅龙的下颌和腿部的几块零件

就困扰了考古人员足足两个多月

最终的突破在3D模拟拼接完成后

进行手动拼接时

偶然发现的一条划痕上

距今约6300年

龙形蚌饰的“老家”在这里

据了解,龙形蚌饰去年出土于

彩陶坡遗址的F18号房址内

这一房间规模不大

长3.5米、宽1.8~2.6米

整个房间面积大约只有9.1平方米

龙形蚌饰就出土于房间的西南角

成功复原!距今6300年左右!

专家介绍,F18房址

在清理之后发现了圆形坑灶

由于F18与F22两个房址内

灶的形制相同

参考F22房址的测年数据

推测龙形蚌饰的年代在距今6300年左右

成功复原!距今6300年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学家 冯时:祭灶的目的是健康和养生,这个传统到今天还保留着。在我们的民俗里,到腊月时大家都要祭灶,祭灶传统从史前到商周,可以看出中华文明至少6000年都没有断。

卷曲vs舒展

红山文化的龙到底是什么“姿势”?

提起红山文化,大家最熟悉的

莫过于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

中华第一龙——C形龙

成功复原!距今6300年左右!

红山文化C形碧玉龙

通高26厘米

是目前发现的红山文化玉器中

体积最大、级别最高的遗物

它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

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

通体蜷曲呈C形

是我国早期龙形态文物中的翘楚

而此次被复原的龙形蚌饰

和红山文化晚期卷曲的龙形象不同

龙形蚌饰中,龙的形象舒展

属于更早期

丰富了红山文化时期的龙形象

成功复原!距今6300年左右!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彩陶坡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 胡春柏:它给我们一个启示,龙最开始并不是卷曲的,到了红山晚期可能出于方便变成了卷曲形的龙。此外,以前玉龙都是在红山文化比较高等级的积石冢中,而龙形蚌饰是来自彩陶坡这样一个中小规模的遗址,更说明了龙是红山文化普通民众的精神信仰。

为考古工作者点赞!

综合《新闻直播间》《寻古中国》

来源: 央视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