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授上课"发传单"?网友:这个世界总有人在写诗!

光明网

3月27日

一条微博迅速引发了全网热议

——大学老师给学生发传单,

请大家上B站听他的课?

高校教授上课"发传单"?网友:这个世界总有人在写诗!

发帖人称当时正在教室自习,由于《社会科学概论》这门课这学期没开成,该课程老师就自己录了28小时左右的视频,传单数量很多,而且都是彩印,感觉到了这份真诚。

网友在北京师范大学

校友圈发帖原文:

今天下午在教室里面自习,有一个老师递给我了一张传单,走过来的时候很安静没有说话,估计是怕打扰我。刚开始我半信半疑地看着这张传单,我还以为是推销什么商品的,结果一看是老师自己开设的课程《社会科学概论》。

高校教授上课"发传单"?网友:这个世界总有人在写诗!

刚开始我还挺疑惑的,为什么老师还专门发传单推销自己的课程。

于是我去上B站搜索了一下,结果发现有好多老师自己录的视频,从视频里面的背景可以看出来这是老师自己在办公室录的,而且视频发布时间也很新,应该是昨天刚刚发布的。看着视频下方老师自己写的简介:因为老师自己的B站等级不够,所以无法发成一个合辑来给大家看,只能拆分成不同的小视频。

高校教授上课"发传单"?网友:这个世界总有人在写诗!

看着老师自己调试设备以及认真讲解的过程,可以体会到老师真的很用心。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老师专门印了传单来推销自己的课程,应该确实是想让自己辛苦录制认真讲解的课程能够被更多同学看到。老师还在传单上写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信息,这么真诚的老师为什么我开始看到传单的时候会不相信他呢?

后来听别的同学说,可能是因为他开设的课程开学的时候选的同学不多,无法开课,但是老师又精心准备了,不想让课程浪费,于是自己录制了视频发布在B站上面。

B站的账号名字都是随机的字母,估计账号也是新创立不久。老师还不怎么会用,老师为了让自己的课程能够被更多同学看到真的太用心了我哭死。

总之,真的推荐大家都去看一下!一集时间不长内容还很丰富,B站搜索“陈志新”。

昨天(3月28日)

相关话题冲上了热搜。

高校教授上课"发传单"?网友:这个世界总有人在写诗!

从3月24日开始,4天时间,陈教授一共发布了38条网课视频,27日下午还只有4000多粉丝,截至3月28日下午5点08分,北师大陈志新老师账号涨粉超30万,已有34万粉丝,数据还在持续上涨。

高校教授上课"发传单"?网友:这个世界总有人在写诗!

3月28日,

“哔哩哔哩弹幕网”回应此事称:

目前我们已经和老师对接上,我们会尽快协助陈老师上传全部课程并整理成合集方便大家学习。

高校教授上课"发传单"?网友:这个世界总有人在写诗!

记者进入陈志新老师的b站主页,发现他的这门社会科学概论涵盖包括序言、如何读书、自然科学、哲学、美学、新闻传播学、人工智能、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伦理学、心理学、法学、军事、文学艺术等多门学科内容,最长一个视频时长超过一个小时,每节课都会在下课的课件上打上“再见”两个字,仪式感满满。

高校教授上课"发传单"?网友:这个世界总有人在写诗!

课程没开成

是不是学生报名不够?

在视频的评论区,陈教授解释:

“是学校的教务系统没有排上自己的课,才选择直接到同学中推荐,我一定积极争取开成这门课。”

还有人向陈教授提出建议,要分类视频,方便大家学习。陈教授表示:“我不熟悉操作,我的等级不高,如果同学你有时间方便的话,请举例告诉我一下怎么改好。最好能发邮箱,我怕我看不到你的回复。”28日凌晨2时许,陈教授还回复了一位网友的邮件,称“B站的工作人员已经联系了自己,估计这两天就能合集”。

陈教授57岁,辽宁北镇人,博士,中共党员,副教授。

1987——1990年在辽宁师范大学图书情报学系,获专科文凭。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从2023年3月开始准备《社会科学概论》通识课,不仅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文学、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人工智能、人口学、管理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提升学生人文科学方面的素养。他发表论文32篇,出版书籍两部:《标引语言和标引方法基础教程》和《信息传播基础教程》。

网友纷纷称赞:

佩服这样的老师!

身体力行传授知识。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在老师身上闪闪发光!

这才是真正想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

这才是回归“网红”本来的意义,在网络上成为红人,成为社会的表率,传道授业解惑,以一己之力尽可能帮助更多人。而不是现在稀奇古怪丑态百出的猎奇!

很佩服这样的老师,身体力行想要传授知识。

好感动,今天早上还刷到有条评论说“仿佛看到了教育的初衷,教能教的,学想学的”。

如此真诚的老师现在好难得!

有点想哭,这个世界总有人在写诗!

看得人很感动,太真诚了所以直击人心。现在学生选课都是为了事少分高,选专业都冲着好就业工资高,这些通识课越来越被边缘化,一个认真备课真心传递知识不求回报的教授,感觉就像在石头缝里还在努力发芽的小草,看得人心酸,但是又觉得特别崇敬。

(记者:汤皓)

来源: 新闻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