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朋友圈又流行起了这事儿?紧急提醒:碰都不要碰!

光明网 显示图片

  在温暖气候和雨水的滋润下

  各种诱人的野菜

  也站上了春天的舞台

  菜场里摆上了鲜嫩的

  荠菜、马兰头、草头、香椿……

  在社交平台上

  则有不少人分享起了

  上海公园挖野菜攻略

上海人的朋友圈又流行起了这事儿?紧急提醒:碰都不要碰!

  对此

  绿化和食安部门发出提醒:

  市民游客应遵守《上海市公园文明游园守则》,共同爱护动植物,不要擅自挖取公园绿地内的野菜、树根、竹笋、种植土,否则,不仅破坏自然环境,还有相当高的安全风险。

  据统计,上海的野生蔬菜约有120多种。其中有许多品种因为消费者喜爱、食用量大,比如荠菜、草头等,已像蔬菜一样,实现了长年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而市民游客在野外(含小区绿地)、公园内采摘的野菜,其生长环境和过程均不可控,“身世”不像人工种植的蔬菜那样可追溯,食用有很大的安全风险。

上海人的朋友圈又流行起了这事儿?紧急提醒:碰都不要碰!

  比如,在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土壤中生长的野菜,富集了一定量的重金属,大量食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伤。又比如,长在路边的野菜,可能长期被汽车尾气侵害,含有高含量的致癌物多环芳烃。

  许多公园和小区为控制观赏性植物的虫害或清除其周边野草,会定期喷洒除草剂、杀虫剂等,普通市民很难辨别自己采摘的野菜是否浸润过这些有害物质。

  专家还指出,采摘、食用野菜其实有较高的植物学门槛,有些有毒植物的长相酷似野菜,没有经验根本看不出来,希望缺乏相关知识经验的市民不要“瞎掺和”。否则,很容易导致腹泻或中毒。

上海人的朋友圈又流行起了这事儿?紧急提醒:碰都不要碰!

  草头和白车轴草(右图)很相似,虽然白车轴草也可以食用,但常作为药用,所谓“是药三分毒”,当成草头这么大口大口地吃总是有风险的

  即使清楚野菜的来历和安全性,也不建议市民过多食用野菜。多数野菜性寒、味苦,吃多之后容易引发肠胃不适。

  部分野菜含有可致敏物质,某些体质特殊的人群大量食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一些野菜加工时,如果没有充分用清水浸泡、开水焯烫,本身的天然毒素没有去除干净,也会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上海人的朋友圈又流行起了这事儿?紧急提醒:碰都不要碰!

  荠菜和蒲公英(右图),乍一看很难分辨

  除了野菜,一些绿化规模较大的小区还可能有木耳和野果,同样建议不要擅自采摘和食用。

  上海林业部门的专家表示,木耳是寄生在树木上的真菌类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来源于所寄生的树木。如果树木有毒,那么木耳的生长过程多多少少会吸收树上的毒素。

  比如香樟木,含有烷烃类、酚类、烯类和樟醚等成分,对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所以香樟木上的木耳不能食用。

  就算是没有毒素的树木长出的木耳,刚采摘时,也不能食用,因为其含有一种名为“卟啉”的物质,食用后,可能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甚至产生皮疹、水泡、水肿等症状。

  只有木耳经过充分晾晒后,卟啉在阳光下分解,再经过泡发和清洗,才能放心食用,整个“去毒”过程需要一定的食品加工经验。

上海人的朋友圈又流行起了这事儿?紧急提醒:碰都不要碰!

  而野果并没有太多食用价值。专家表示,未经驯化的品种可能有毛刺、味道显得比较涩,未成熟时可能含有令人过敏的物质;而驯化过的口感、外形会改善,令人体不适的物质也会减少。

  所以,“挖野菜”当作段子就好

  大家还是不要轻易尝试哦!

  综合:上海新闻广播、上观新闻、新民晚报

来源: 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