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您最爱逛哪个北京庙会?

光明网

导 读

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各大传统庙会全面回归。游逛市集、观灯赏花、舞龙舞狮、迎春闹春……庙会浓浓的年味儿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往游玩体验。今年各大庙会有哪些惊喜?市民游客感受如何?一起来看记者的报道!

这个春节,您最爱逛哪个北京庙会?

龙潭庙会上的踩高跷表演/记者拍摄

大年初五,龙潭庙会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伴着热闹的锣鼓点声,花会舞台正在上演踩高跷表演。台上,演员们踩着高跷边走边舞,台下,观众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几个小朋友坐在爸爸妈妈肩头挥舞着小手,人群中不时响起喝彩声。观众曹女士说:

曹女士:过年的那种气氛挺好的,小时候来过,感觉恢复以前了似的。民俗的表演多一点好,让现在的年轻人多接触,我是40多岁,有的我都没有近距离接触过。

龙潭公园湖边上,老天桥传统技艺“拉洋片”吸引了许多游客。表演的大木箱内有乾坤,演员站在木箱旁边操作边敲锣打鼓边说唱故事,四五个小朋友围着木箱排排坐,透过木箱上的小孔,聚精会神欣赏精彩画面。游客小王站在附近饶有兴味地看着表演,他介绍说:

小王:纪录片似的,就一帧一帧地划过去。小时候我爸带我看过,路边上,那时候还有,这种文化应该传承。

这个春节,您最爱逛哪个北京庙会?

龙潭庙会上的拉洋片表演/记者拍摄

“拉洋片”摊位老板颇为自豪地说,这是正宗的传统绝活儿,希望通过在热闹的庙会上表演,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项传统技艺。

摊位老板:一般十几岁的都不知道,具体的来历都不知道。这是老天桥的东西,现在北京这是第五代。正宗和不正宗的最大区别是他唱的调不一样。

刘女士带着女儿看了拉洋片和其他表演,游逛一圈,她注意到了今年庙会的许多细节变化。

刘女士:垃圾桶多了,干净整洁了。有寻人柱,还看到柱子上面钉了几个防撞角。今年感觉特别人性化,特别细节。

这个春节,您最爱逛哪个北京庙会?

人们在厂甸庙会上游玩/记者拍摄

在琉璃厂东、西街举办的厂甸庙会有不一样的特色。街巷里挂满红灯笼,人流如织,运气好的话,还能与身着清代传统服饰、扮演曾在宣南地区生活过的历史名人志士的演员们擦肩而过、同游庙会。程女士带着一家人从重庆远道而来,在厂甸庙会上感受到了传统文化魅力。

程女士:感觉到处都是喜气,每到整点的时候,有送春联的。这些灯笼,你看鱼,年年有余,寓意也特别好。红红灯笼高高挂嘛,也是寓意着来年我们也是红红火火。

今年的厂甸庙会延续“文市”传统,市民游客可以观展览、买文创、拓福字,享受一场文化盛宴。琉璃厂西街上,一场木版水印作品展吸引了不少游客排队参观,赵先生夫妇就在其中,他们和厂甸庙会颇有渊源。

赵先生:家里老人就是荣宝斋的刻板技师,原来就住在这胡同里,搬走了20多年了。厂甸庙会的文化氛围比较浓,这个东西它是有历史的。

这个春节,您最爱逛哪个北京庙会?

厂甸庙会上的风车摊位吸引了许多市民游客/记者拍摄

一家宣纸售卖店里挤满了游客和市民,爱好书法的王先生在店里仔细询价挑选。

王先生:这个东西就是消耗品,比较比较看看,它和平时的价格有什么区别,凑个热闹。

王先生说,多年没逛厂甸庙会,发现今年的庙会不一样了。家住琉璃厂附近的钟先生也有同感,如何更好展现厂甸庙会的特色是他关心的问题。

钟先生:厂甸庙会它这个地方本身就是书画汇集的地方,怎么把这个庙会真的办出盛会的形式,可能还要动些脑筋。

这个春节,您最爱逛哪个北京庙会?

地坛庙会的仿清祭地表演/记者拍摄

阔别四年、焕新回归的地坛庙会人气火爆,一大早,方泽坛前就聚起了众多游客,观看仿清祭地表演。市民刘先生早早占好位置,举着自拍杆全程拍摄记录了祭地表演。表演结束,他心绪难平。

刘先生:我今天是八点半左右来的,了解一下文化。文化嘛,在年轻的时候可能不太留意,年龄大了或者有闲时间的时候,慢慢才留意这些东西。我今年54了,搞技术的,感觉好多中国文化确实不知道。

地坛庙会上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还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一位捷克姑娘和她的朋友挤在人群里,开心地看花灯、逛市集。

捷克姑娘:人太多了!但是我觉得很好,因为在我们的国家我们没有这样的传统,所以我觉得这样特别好。

这个春节,您最爱逛哪个北京庙会?

人们在地坛庙会上看表演/记者拍摄

地坛庙会上,舞龙舞狮表演现场气氛热烈,台下挤满了观众,孟女士一家站得比较远,小朋友几乎看不到表演,有些沮丧。

小朋友:没有坐的地儿,座位多搞几个。

家长:只能看到个头,那边表演的时候就是看不着,人太多。

家长:小孩吃的东西都比较单调一点。

小朋友:吃的旁边摆几个凳子,玩水的地方可以多建几个。

来自天津的马先生一家挤在舞台一侧观看了舞龙舞狮表演,第一次来逛北京庙会的他十分兴奋。

马先生:这是第一次参加北京的庙会,听说过,今天就特地带着孩子一块感受一下这个气氛。比我想象的要大多了,人要多多了,确实太好了。

记者:跟天津庙会比有什么区别吗?

马先生:怎么说呢,还是没这热闹。好多看到的东西都是我小时候见过的东西。比如说我自己就买了这个十几岁时候玩过的东西。两个灯笼,可以拉开,还给蜡烛,现在很少见这个东西。其实也不见得给它非得点着了,就是拿到家里头可以留个纪念。

马先生说,热热闹闹的庙会让他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希望各地多多交流,将这份年味儿和精彩传递给更多人。

马先生:过年期间咱这附近的一些有特色的东西,都可以互相交流。刚才在周边遛的时候听口音,全国各地很多地方的游客都有,有可能从广东那边南方来的。周边(庙会文化)都带来以后,感觉应该更全面一些,其实可以交流。

今年春节

您逛了几家庙会

感受到大街小巷的浓浓年味了吗?

综合:北京交通广播记者路瑶,主编朱来生

来源: 北京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