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点外卖
已成为许多人的家常便饭
一些朋友为了省钱
也会去各种渠道寻找优惠券
餐饮连锁店里
原价49.5元的套餐
在手机上动动手指操作一下
只需27元就能买到
你听说过这种“省钱”的方式吗?
有人自称靠这种方式
一个月至少省了500块钱
但也有人被骗了
据长江日报消息
12月14日晚
想要点一份麦当劳作晚餐的刘小姐
打开手机
熟练进入某二手平台APP
搜索“麦当劳代下单”
然后随便点进一条商品链接,付款下单
几分钟后,她收到了取餐码
一个麦香鸡汉堡、中份薯条
中杯可乐、一份麦乐鸡
原价49.5元的套餐
刘小姐只花了27元就买到了
今年4月
刘小姐从同事那里知道了代下单服务
用她的话描述
“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去餐厅吃个饭省大几十元、买个电影票省十几元、寄个快递省几元,处处能省钱!”
刘小姐粗略统计
自从开始使用代下单以来
每个月至少能省下500元
几分钟省下了二十几块
根据刘小姐的指导
记者在某二手平台APP上
搜索“麦当劳代下单”
发现相关链接数不胜数
账户IP地址分布全国各地
商品广告图均为麦当劳食物图片
记者任意联系了一家客服
对方询问
想购买的套餐名称和门店地址
嘱咐记者到店后再拍下他制作的付款链接
到店后
记者按客服要求付款27元
2分钟不到
对方发来一张附有取餐码的图片
同一时刻
门店内的取餐屏上出现了该取餐码
前后不过几分钟
记者省下了20多元
记者搜索发现
除了麦当劳等快餐品牌
某二手平台上
还有一些奶茶品牌
快递品牌,连锁餐饮店的代下单服务
价格比原价便宜
数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这行越来越难做了!”
小金是某二手平台
一家麦当劳代下单的客服
他表示
代下单这行基本是
通过一些渠道拿到会员价或内部价
然后在该价格基础上涨一点
再转卖出去赚差价
他购买了十几张麦金会员卡
按规定,购买该卡的人
可享受麦当劳部分商品的折扣
例如
原本23元的冰激凌只需16.1元
原本53.5元的套餐只需26元等
“这行越来越难做了。”
小金入行3年多
他回忆
前年的一个单子能挣2到3块钱
但现在只能挣1块钱
他解释
是因为做这行的人越来越多
价格被压得很低
目前,他每个月
至少能成1000到2000单
与小金只做麦当劳的业务不同
老李入行5年
做了多种餐饮品牌的代下单业务
据介绍
他的团队一共有8人
很多顾客第一次在平台交易后
会直接添加他们的微信
老李团队目前有20个满人微信号
拥有10万好友
明显违反相应约定
“该卡仅限本人使用。”
记者在麦当劳麦金会员卡
看到了这句提醒
12月14日下午
记者分别致电
麦当劳等官方客服
对方均表示不建议
顾客在第三方平台购买其品牌商品
若交易中出现任何问题
无法为顾客负责
建议顾客在官方小程序
或官方认证的平台购买
是否有人因为代下单被骗?
记者在某平台上搜索发现
吐槽“代下单”的网友不在少数
有人称
自己在某平台上花15元
拍了某品牌面馆的一碗面
客服要网友拿着他的会员码
去收银台下单
但前台工作人员称
会员码必须本人来才能使用
无奈之下
该网友让客服退款
但对方拒绝退款,还拒收网友信息
除了买食品
还有网友代下单买化妆品上当
有人称
在某平台上付款280元
代下单某品牌化妆品
没想到
两天后对方客服表示商品要涨价
不然没办法帮其代下单
在网友拒绝涨价表示想退款后
客服将其拉黑
此外
还有网友代下单买机票
到了机场却发现没有航班及座位信息
代下单订酒店
到了酒店后发现没有预定信息
无法入住
代下单操作过程中
被引导将“芝麻信用”“花呗截图”
发给对方
最后不仅没能得到优惠
反被骗钱……
据长江日报报道
湖北好律律师事务所
陈亮律师对此表示
商家的会员价或内部价
是为回馈一定等级的老用户而制定的
一般都具有人身属性
即只允许会员本人使用
以此进行谋利
明显违反相应约定
涉及民事违约责任
若金额较大,还可能涉及非法经营
建议消费者慎重使用代下单服务
避免相应责任和损失
转自长江日报(记者/樊友寒)
来源: 广东公共DV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