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武汉地铁19号线7座车站集体亮相,包括2座特色站和5座标准站。步入这条地铁线路,可在武汉站西广场站聆听“楚韵钟声”,到花山新城站赏“湖光山色”。
19号线全线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西侧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中段经过严西湖,沿线湖堤生态公园众多,线路周边生态旅游环境优越。
7座车站均为地下站,依次是武汉站西广场站、武东站、鼓架山站、花山新城站、花山河站、光谷五路站、新月溪公园站。
武汉站西广场站:“楚韵钟声”
武汉地处楚文化圈,楚文化属华夏文明南支,是与黄河文化并向璀璨的长江文化组成部分之一,而被誉为“国宝”的编钟古乐,是楚文化的典型代表。
武汉地铁股份公司二级项目经理李家春介绍,武汉站西广场站设计主题为“楚韵钟声”,整座车站设计充分体现楚文化,为乘客打造出具有楚风韵味的车站环境。车站整体空间提取了湖北省博物馆楚文化馆建筑元素,吊顶为白、棕色铝板,采用斗拱排列拼合形式,突出楚文化建筑形态精髓,顶面中部做抬高处理,按序列吊挂编钟,展现楚地古代音律艺术的巨大成就,直观为乘客展现出“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的视觉形态。
作为特色站,艺术墙永远是大家最关注的亮点。曾侯乙编钟改写了中国音乐史,定华夏正音。在武汉站西广场站艺术墙,以“圆雕”手法再现曾侯乙编钟。
作为城市交通枢纽窗口,19号线武汉站西广场站通过艺术墙所呈现的历史长卷,从竹简到纸,从曾侯乙编钟到中和韶乐,展现了几千年文明与艺术的绵延传承、生生不息与历久弥新,也向南来北往的旅客展示了武汉城市名片。
花山新城站:“湖光山色”
花山新城站以“湖光山色”为主题,车站建筑创造出“无柱”大空间,站内视线宽阔通透,更加美观大气。车站内部装修整体效果表现为山水画境,两侧墙面采用喷绘铝板装配拼接的形式;车站顶部绘蓝天白云,吊装“飞鸟”点缀。整个空间俨然成为一幅山水画卷,打造“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空间效果。
艺术墙采用当代水墨画的形式,以中国传统色系黛色为主,结合花山新城地理环境,融入地域花卉、自然风光和景点建筑,表现出花山新城的传统灵气,以及地阔物丰、山清水秀的宜居环境,充分体现“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山水相依”的城市空间形态,以及“山青、水秀、城绿、景美”的生态城市意境。
武汉地铁股份公司业主代表刘志强介绍,车站设计为减少能耗,吊顶采用综合支吊架的形式裸装处理;照明灯具选用细腻工业质感成品灯具,呼应新城科技创新能力。花山新城站致力打造一个秀丽的诗意车站,为乘客带来一场与自然融合的愉悦旅程,匆匆赶路途中也能欣赏美景,放松身心。
5座标准站装修风格“简约而不简单”
19号线除了武汉站西广场、花山新城两座特色站,其余5座标准站以突出“湖光山色,生态地铁”线路理念为设计原则,营造淡雅山水的空间氛围。
标准站采用“原生态”装修风格,总体设计原则简洁、大气、节能、环保。车站墙面采用烤瓷铝板喷绘,将湖光山色美景融入车站空间。柱面样式为喷绘烤瓷铝板与透光玻璃板相结合,似山水之间的湖光山影,且柱体之间顶部进行连接,整体视觉更具连贯性,进入车站即可感受到自然艺术风光。
灯具采用将条型成品LED灯与管线有序编排,放于顶部空间。站厅、站台扶梯处采用围合造型,通过灯光照明,为乘客打造行进中的仪式感,实现小空间至大空间的视觉转换。
19号线全线的三角房及站名橱窗,则以水墨风格为基调设计,通过雅致的意境营造人文地铁气息。
武汉地铁股份公司一级项目经理江帆介绍,19号线设计以自然、绿色和文化为核心,打造一条融合自然与城市的生态地铁线路,为乘客提供更加愉悦、舒适的出行体验,让每一次“地铁之旅”都成为一场融入大自然怀抱的旅程。
融媒体记者:余军 张亚晖 黄越 王佳 刘群
通讯员:曾斯 袁永华
来源: 武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