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冷冷冷冷
寒潮来了!
又到了
起床靠意志力
出门靠勇气的时候了
而且,当真是
棉服大衣、秋衣秋裤
给的“勇气”
我们冬天出门可以穿
羽绒服、大棉服
那到了凌冽的寒冬
古人们穿什么御寒呢?
他们的“羽绒服”“大棉袄”是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古人过冬的智慧
看看他们是如何御寒的吧
↓↓↓
轻薄款冬衣 · 纸裘
在棉花普及之前
平民百姓大多穿的是纸做的衣服
是用楮、藤纸等纸张制作而成的衣物
叫做“纸裘”
从魏晋时期到唐宋时期在民间非常流行
当时,贫苦百姓由于遭受战争
居无定所 布料稀缺
因此以楮树皮为原料
蒸煮、调制、压实后制成纸裘
这种纸裘柔软且厚实
穿旧或穿破后还能修补继续使用
同时纸原料成本低,容易获取
因此纸裘在当时很受欢迎
明 吴伟《流民图》(局部)
直到棉花种植的普及
纸衣逐渐被淘汰
但在那个时代
纸衣成为了人们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人们抵挡寒冷
带来了些许温暖
雨雪天必备“冲锋衣” · 蓑衣
古代没有空调和暖气
北风呼啸时
要是再遇到雨雪侵袭
出行就更加困难
然而
柳宗元所描述的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竟能只穿一件“蓑衣”
便可悠然垂钓
这是何等御寒神器?
蓑衣样式
蓑衣最早由蓑草编织而成
表面光滑
具有良好的防水性
后来棕麻取代了蓑草
既可防水,又能遮风挡雨
保暖效果更佳
《红楼梦》剧照,剧中人物身穿蓑衣
蓑衣一般分上下两个部分
江上独钓的老翁
正是穿着这件保暖的蓑衣
抵挡了风雪的侵袭
悠然自得地享受垂钓的乐趣
明 项圣谟《雪影渔人图》(局部)
时尚氛围感穿搭 · 斗篷
在古代
斗篷可是富贵人家的保暖首选
早在晋朝
就有了斗篷的雏形
“鹤氅”
它由鹤羽制成的对襟外衣
腰处有一根束带
明朝又称斗篷为“月衣”
《长物志》中提到
“铺地如月,披之则如鹤氅。”
清 华嵒《天山积雪图》(局部)
到了清代
斗篷开始大规模流行起来
无论男女老少
冬天出门都喜欢披件斗篷
这些斗篷的样式繁多
有的镶金绣花
有的内衬皮毛
选择还不少呢
清 冷枚《探梅图》
奢华风 · 裘皮
古人最早是穿
动物毛皮制成的衣服来御寒的
追溯到商周时期
殷墟甲骨卜辞中就出现了“裘”字
《甲骨文字典》中提到:
“裘,象皮毛外露之衣。”
《礼记·月令》中也有记载
“孟冬,天子始裘”
说明裘还是王公贵族在冬日的标准装束
《周礼》中更是提到
裘冕是天子祭天时的礼服
《诗经》中也经常提及
当时所穿的裘皮衣服
北齐徐显秀墓中墓主身穿裘衣
根据材质的不同
无论贫富都可以穿裘衣
有钱人家可以选择穿
狐、貂、貉、豹所制的裘衣
轻薄保暖
那么普通人家则可以选择
鹿裘、羊裘、狗裘制成的裘衣
性价比高
妇人身披貂皮斗篷,双手交握侧身颔首
那么
你们觉得哪种古人的冬衣
看上去最能御寒呢?
评论区见吧~
资料:国家人文历史
来源: 中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