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流传着“30岁小伙为28万彩礼加班活活累死”“为挣28万彩礼娶媳妇,上海外卖小哥活活累死”等多篇自媒体文章,还配有在医院治疗的画面。但评论区有网友指出, 这名小伙来自2016年的纪录片《人间世》,他的病逝与彩礼毫无关系。对此,上海辟谣平台核查发现,此类自媒体文章捏造虚构了当事人的经历,是自媒体为博眼球进行的演绎。
根据《人间世》第一季第一集公映内容,当事人小伙出现在第5分钟左右。纪录片内容提及,他6岁曾做过一次手术,此后复查发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但没有选择立刻手术。住院前,他经历过一次严重腹泻,后突发急性心衰才送来医院救治。在医院治疗期间,小伙的舅舅在外祈福求得了一个盆栽,放在他的病床边。但在病榻上没几天,小伙心脏突然停跳,在救治无效后不幸离世。
整个纪录片内容都没有提及彩礼、加班、外卖员等说法,也没有任何关于小伙与其女友的相处交往细节。但不少自媒体为博取眼球,删去必要信息,通过演绎加工,捏造大量人物心理活动、日常生活等细节。比如为了塑造女友的冷漠无情,自媒体文章不仅凭空捏造了28万彩礼,还捏造了“女友仅派人送来一盆绿萝,希望他能像绿萝一样坚强”的情节。显然,这些无中生有的做法是为了煽动观看者的情绪,以便获取流量。可本质上,无异于“吃人血馒头”,是对死者及家属的不敬。
上海辟谣平台还注意到,自媒体已经炮制编造了多个版本,有的改掉了小伙的姓氏,有的以小伙本人的口吻展开自述“每天打三份工、加班两个礼拜”的日常,有的干脆隐去了名字,但文案一样、故事一样,将整个编造内容转变成“无主谣言”,似乎想让这个虚假的故事变成了一个“提醒”,让公众抨击“唯利是图”的女性、彩礼陋习和加班文化。而这些,恰恰是网络空间的流量密码。
一些“自媒体”运营者批量生产、蓄意发布和传播、蹭炒热点、博取流量是谣言、有害信息、虚假信息大行其道的直接原因,同时假冒仿冒官方机构、新闻媒体和特定人员的“自媒体”更是在乱象中肆无忌惮、兴风作浪。在利益驱使下,一些“自媒体”为获取流量、吸引眼球,进而攫取更多的商业收益,可能会采取制造热点、挑弄对立、炒作不实信息等手段。
自媒体乱象屡禁不止、有害信息大行其道的背后是野蛮生长的流量经济。恶意流量的积聚往往同时会驱逐优秀创作,如此恶性循环,淹没的是理性言论,撕裂的是社会共识,践踏的是良善的网络生态。要根治这种乱象,离不开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需要及时跟进管理模式和手段,封堵法律法规的空白和不足,加强对网络乱象的惩治力度,持续挤压“自媒体”乱象的生存空间,方能彻底还网络空间以清朗。
今年4月以来,中央网信办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在清理不良信息、整治“自媒体”违规营利行为、对假冒仿冒“自媒体”账号依法取缔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群众反响热烈。7月5日,中央网信办下发《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对“自媒体”管理提出一系列具体而全面的要求,这无疑对于推动网络空间清朗、保障公众信息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通知提出十三方面具体要求,包括防止“自媒体”的假冒冒充行为、强化资质认证展示、规范信息来源标注、加强真实性管理、加注虚构内容或争议信息标签、完善谣言标签功能、规范账号运营行为、明确营利权限开通条件、限制违规行为获利、完善粉丝数量管理措施、加大对“自媒体”所属MCN机构管理力度、严格违规行为处置、强化典型案例处置曝光等。其中如严格认证、核验涉及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的“自媒体”的资质、鼓励网站平台对存在争议的信息标记争议标签、运用算法推荐方式提高辟谣信息触达率,严禁个人或企业操纵“自媒体”账号矩阵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对被禁言的违规“自媒体”应当同步暂停其营利权限、禁言期间“自媒体”不得新增粉丝等具体措施可谓有的放矢,击中“自媒体”乱象的要害。
来源: 看看新闻K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