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价值引领路径探究

光明网

立足于新发展时期,高校在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同时,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对高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加以引导,并提升对创新实践的认识深度。无论是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层面来看,还是对其进行社会价值的引领需求来看,高校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教育的过程,都需要更高的政治站位、提出更加严格的工作要求。必须认识到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全球化的多元文化冲击,加强创新路径的探索,确保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路径获得有效创新。

高校作为传递知识与思想的重点阵地,肩负着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任,让学生进一步稳定自身的价值观系统,使之在毕业时更好地与社会接轨。为青年学生创造更加舒适的学习成长环境,将青年学生培养成能够承担起时代重任的继承人,都需要高校为此做好创新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基于这一点,高校在思想教育工作开展方面承担着自身的责任。进入新发展时期,要求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切实关注到供需对接,不仅要使青年学生实现成长成才,同时要在其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要创新工作理念。综合来看,我国高校辅导队伍的建设仍处于最初发展阶段,专业化素养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无论是规模还是结构都有着提升的需要。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提升青年学生思想价值高度的重要性。要注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从工作理念的转变入手,优先使自身的思维实现创新化发展,确保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做到既能掌握学生当前的思想动态,又能领会最新政策要求,不仅能通过实践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同时也可以通过理论引导来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工作。从文化传承、精神激励等各个方面出发,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特点。对此,要求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其工作边界和主要内容,将辅导员从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为其制定专业的职业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充分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专业素养,开阔其视野,使之具有更多的学习、晋升机会,确保辅导员队伍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准和政策解读能力,确保其能真正承担起引领青年学生思想价值的主要职责。

从传统思政教育的工作内容来看,立足于新发展时期,想要对大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价值引领和思想理论教育,就要意识到以人为本的切实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内在的活力被充分激发,确保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时效性获得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要认识到学生和教师的平等地位。教师是工作开展的主导者,学生是主动者,师生互为帮助、互为支撑。让学生体会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中能获得的价值感与尊严感。同时,还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动意识,使之主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并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变化。

加强个性教育。做好个性化教育,不仅是新时期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趋势。对此,思政工作的开展要意识到不能千篇一律模板式地开展工作,而是要研究学生的切实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的方式和内容。面对家庭环境不同、成长背景不同和生长地域不同的大学生,辅导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了解学生实际需求,掌握学生思想状况,通过交流沟通,为个性化教育开展奠定基础,同时,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或大数据技术等,辅导员的定量分析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精准科学的了解学生,为其量身定制更加精准可行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使之综合能力获得更加有效地提升。

(作者:贾淑媛,硕士,讲师,河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