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今日(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虽朔风裹挟,冷意呼啸
但浓浓的年味也越来越浓
家家户户开始忙着
备年货、置新衣、除积尘
祈盼好运与新春一同到来
今天,让我们和主播们一起
循着年的脚步,穿梭湾区城市
体验不一样的年味与欢乐
广东话 · 行花街
“年卅晚,行花街
迎春花放满街排
呢朵红花鲜,嗰朵黄花大
千朵万朵睇唔哂
人欢花靓乐开怀”
对于广东人来说
在众多新年仪式当中
最有年味的莫过于行花街、买年花
广东人尤其讲“意头”
不同的年花代表着不同的寓意
百合是“百年好合”
寓意家庭幸福、婚姻美满、百事合意
蝴蝶兰因花朵形如蝴蝶而得名
寓意喜庆和睦,财源广进
年桔的“桔”在粤语里和吉祥的“吉”谐音
寓意着财源滚滚、大吉大利
以花为媒,借之守岁,以之迎春
广东独特的行花街民俗
用一根无形的线
将四面八方的民众聚拢到一处
四季在轮回,花街在传承
潮州话 · 尚食粿
在潮汕
凡是用米粉、面粉、薯粉等
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为“粿”
其中春节必备的“粿”主要有两种
红桃棵和鼠壳粿
红桃粿又名饭粿
配料大多为香菇、虾米、花生
有专门的形状模具
粿品呈粉红色,寓意喜庆
又以桃为造型
寄托了人们祈福祈寿的愿望
鼠壳粿是潮州小食中
历史最为悠久的品种之一
相传南宋末年
潮汕地区的百姓因战乱饥寒交迫
偶然发现了无毒且味香的鼠壳草
人们把鼠壳草掺入米浆做成粿
成就了另一番美味
如今,每到春节前夕
潮汕人都会做鼠壳粿
祈愿新的一年越来越兴越旺
“潮汕人,尚食粿”
如今,潮汕人的“粿”
不仅是果腹的餐食
更是萦绕舌尖的家乡年味
闽南话 · 尾牙祭
大寒节气临近年末
闽南地区有很多庆祝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尾牙祭”
“牙”是一种民间祭拜土地公的仪式
以前的生意人在每月初二和十六
都要准备丰富的菜肴进行祭拜
祈愿生意兴隆、财运亨通
这种活动就被称为“做牙”
农历二月初二称为“头牙”
农历腊月十六称为“尾牙”
也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牙期”
“一年伙计酬杯酒,万户香烟谢土神”
说的就是古时候
祭品丰盛的“尾牙”场景
如今,“尾牙祭”已发展成为
工商界年终酬谢员工的聚餐活动
老板们都在这天进行分红
安排员工去留等
辞退员工也有约定俗成的形式
鸡头朝向在座的某人
就表示此人来年将被解雇
因此有的老板在准备这份菜肴时
或将鸡头朝向自己或直接切去鸡头
让大家可以放心享用,庆祝佳节
客家话 · 舞醒狮
新春到
年味浓浓,醒狮助兴
看一场热闹喜庆的醒狮表演
可能是每个客家人
关于过年最温暖的记忆之一
诗人白居易在《西凉伎》中
对此就有生动的描绘
“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
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
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
象征着吉祥如意
舞狮活动寄托着民众
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所以每逢春节
岭南地区必舞狮助兴
长盛不衰,历代相传
表演时,锣鼓擂响
舞狮人先打一阵南拳
这被称为“开桩”
接着威武的“狮子”开始耍舞
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
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
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
舞狮动作和套路繁多
起承转合中极具戏剧性和艺术美
~ · ~
~ · ~
“人间至此冬色尽,春暖花开不久时”
大寒沉淀在一岁之末
严寒褪尽才有大地春回
历经磨练方可破土重生
让我们在这美好的冬日里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愿我所念之人
安好无恙,不问闲愁
愿来年的你
“狮”来运转,“兔”飞猛进
来源: 大湾区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