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被誉为“不出国门的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规定中外双方可以合作举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培养中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实现了蓬勃发展,截至2020年底,经教育部批准及备案的各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2332个,其中本科以上机构和项目近1230个。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日趋成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的重要桥梁与枢纽。尤其是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众多学子的留学计划不得不停滞,为缓解出国留学受阻困境,越来越多的留学家庭选择就读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为万千留学生提供了另一种留学选择,也是解决不能出国也能接触到国际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促进我国学生与国际高等教育文化交流的桥梁。而其中,温州肯恩大学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中坚力量,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1年11月16日,教育部批准温州大学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筹备设立温州肯恩大学(以下简称温肯),作为扩大教育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的中外合作办学重大项目之一。2014年3月31日,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温州肯恩大学。9月,已是步入深秋的季节,《留学》杂志记者有幸采访到温州肯恩大学的校长王立。王立带着一贯对学术严谨的神态,与《留学》记者聊起自己的过往经历,并描绘了温肯作为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大学,积极促进两国教育理念交汇融合的故 事。
教书育人四十余载,
结缘温州开启新篇章
1977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王立成为高考恢复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本科毕业后,王立先后在浙江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而他的博士生导师正是浙江大学的老校长杨士林教授。在读期间,王立勤奋刻苦,孜孜以求。正是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术的严谨,让他获得了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青睐,有机会远渡重洋,在滑铁卢大学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异国留学的工作和生活开拓了王立的视野,也使他对国际化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与理解。在加拿大工作期间,王立心无旁骛,专注于自己的科研项目。
故事若就此继续发展,那么王立或许会一直做一位渴求知识,一心钻研的学者。一日,王立像往常一样沉浸在自己的科研中时,一通电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电话那头响起了导师的一声召唤:“王立,回来吧,下学期的课已经帮你排好了。”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王立几乎没有什么犹豫,收拾起行囊,和同在加拿大从事研究工作的爱人一同踏上了归国的旅程。
回国后的王立除了在浙江大学继续科研工作外,也开始在校内执教。由于国外留学、工作经历,王立还被浙江大学外事处选中,担任了12年外事处的副处长和8年的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王立前后走访了40多个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留学和国际化教育的经历,这为他日后任职中外合作办学校长埋下坚实的根基,蕴蓄国际化视野以及国际合作的经验。
“当时,作为‘双肩挑’,一面做科研和教学工作,一面就做外事工作。”王立这样形容当时的情形。虽担任外事处的工作,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热爱的教学和科研事业,他与团队一直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以及其在生物医学、军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研 究。
目前,王立与团队致力于苯硼酸基智能胰岛素控释系统的研究,以实现随着血糖浓度的变化智能调节胰岛素释放的目的,该研究一旦成功并投放市场,可为全球4.5亿糖尿病患者提供比注射更安全、更方便、少痛苦的胰岛素输入方式,意义巨大。
另外,团队基于“氯化聚合物绿色工艺制备及系列涂料产品开发”项目研发的高抗腐蚀涂料,被广泛应用于舰船、石油平台等的涂装防腐,这一项目摘得了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此外,他和团队也长期从事二茂铁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在推进剂中的应用研究,为国防事业作出贡献。此时的王立可谓是身兼数职。
当被问及他与温州的渊源时,王立是这样回答的,“可以说我们师生‘祖孙三代’都与温州有缘”。对于温州,王立并不陌生,他当年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就开始于温州,30多年前就与导师坐车到温州的一个化工厂取样用于研究。而他的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的物理化学教授徐元植,正是一位地道的温州人。再后来,王立任教期间指导的一名博士后也同样在温州工作。因此,温州对于王立来说意义深重,是承载了他研究和教育事业的一座城市。
2018年,教育管理部门联系到王立,希望他能够出任温肯校长一职。“真的完全没有想到,浙江大学有许多温州籍的优秀教师,我想怎么也不会推荐我这个‘外乡人’的。”教育管理部门看中的正是王立丰富的外事管理与教育经验。至此,王立的教育生涯又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
教育国际化势不可挡,
面向世界培养人才
十六年前,中美双方高教领域的先驱们高瞻远瞩,积极促成中美教育合作,让温肯从一纸蓝图变成现实,并一直探索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坚持建设“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的创新之路。
当被问及对于如何理解教育国际化这一问题时,拥有丰富对外交流经验的王立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教育国际化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国际化,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经验要吸收,本土教育的传统与特色要保留,两者都是宝贵的财富,要做好取舍与融合;二是人才培养国际化,培养面向世界的人才,使其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备创新、创造和开拓能力;三是人才交流国际化,如支持教师和学生到国外交流、学习,或引进、邀请外国教师来中国任教,接纳外国学生来中国学习;四是学术交流国际化,如联合培养学生、合作科研问题,互享信息、设施资源等。
教育国际化的目的是培养面向世界的人才。作为一名教书育人四十余载的老教师,对于学生培养,他有自己的一番见解。“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这是王立经常对学生说的。“当代学生的信息渠道更多,思维更多样,个性也更加鲜明。所以学校更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人修养,使学生拥有持之以恒、踏实做事的沉着之气。”他常常鼓励学生要善用温肯的国际化平台,不断学习世界前沿知识,积极跨学科领域探索,学习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运用能力,走到国际舞台上去历练。与此同时,学生也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努力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初心使命,逐渐成长为国际视野的拥有者、实践者,更成长为“中国声音”的继承者、弘扬者。
发挥独特作用,
合作办学项目任重道远
世界在不断变化,人类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共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人类团结合作。因而教育合作、教育国际化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尤其是中外合作大学需要不断思考新时代下中外合作办学的角色与作用——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将自身优势放大,持续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在满足社会对多样性、国际化教育需求方面,在促进学科建设、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同时其创造的跨国教育“中国样本”在全球教育治理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发挥了独特作用。而温肯作为中国重要的合作办学项目之一,其教育模式将中美教育的优势相融合,在吸纳美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探索精神等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结合中国高等教育里以学生为本,夯实知识与技能,团结合作,勤奋刻苦,培养家国情怀的教育精神。
温肯课堂的独特性是融入美式教学理念的完美诠释。王立向记者介绍道:“在课堂中,随时都可能进行小游戏、小组讨论和上台陈述。而学生们在课堂上也不必惧怕教师的质疑,因为教师会鼓励学生思辨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探究学习的快乐。正是轻松、快乐以及自由的学术氛围,让学生更能发挥潜力,挖掘天性,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可塑之才。”
即便师生使用的是国外的教材和教学计划,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但温肯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学校开设了中国国情与文化教育课程,课程包括国情教育、艺术教育及体育教育。此外,学校还积极融入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学术讲座、经典读书会、艺术节等培养学生品格。2022年还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同学们直面困难的坚韧精神,发挥国情课思想育人、实践育人的作用。
在学生管理方式上,学校设置了“书院导师”和“成长顾问”制度,行政员工担任“成长顾问”。校长王立也兼任着这样的工作。王立说:“通过言传身教,我们便会自然而然地将一些价值理念传输给学生。”
此外,学校立足合作办学特色,将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应有的使命和担当。在校内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活动等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在学生心中根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鼓励学生参与制作中国文化传播作品,如2021年建党100周年期间,校内的中外师生联手制作了双语党史课《青春的选择》,在微博收获了超过150万次的播放 量。
新冠肺炎疫情下,
温肯如何“危”中见“机”
目前,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际关系更为复杂多变。全球高等教育与国际合作交流面临新形势,中外合作办学在招生、教学、科研等方面也面临新的挑战。面对疫情挑战,想要继续推进高质量合作办学,应拓宽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将危机转为机遇,开拓新的局面。
持续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外合作办学带来的种种危机,同样也发生在温州肯恩大学中。王立校长表示,在应对的过程中,学校正逐渐提升对国际化办学风险的认知并加以防范。另外,为解决新冠肺炎疫情对线下课程带来的冲击,学校寻求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未来大学新形态,引入世界范围内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并与原本具有特色的实体校园相结合 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线上教学的软硬件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温肯开设了更多、更高质量的线上课程,学生们也可以触及更多全球最前沿的知识。王立校长告诉记者:“时至今日,虽疫情仍偶有反复,但我们可以从容应对,随时为需要的学生开启线上教 学。”
在未来,温肯将加快融合发展,整合最优质的课程资源,同时开发网络学习、混合式学习等创新性教学模式,将其融合到教育教学环节中,搭建高效的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探索出适应中国教育的高水平国际化办学机制,提升国际化办学抗风险能力。
回望过往,
展望下一个十年
2021年对于温肯来说是具有意义节点的一年,是第一个十年的结束,同时也是新的十年伊始。《留学》记者两年前曾采访过王立校长,在与校长的交谈中感受到温州肯恩大学的朝气与蓬勃。两年的时间白驹过隙,王立为记者讲述着这两年温州肯恩大学的改 变。
在过去的两年里,温肯的校园有了灿然一新的变化,校园中新添不少建筑大楼,葛和凯楼、实验楼、二期学生宿舍、田径场、游泳池相继落成,大家的学习、生活体验得到了极大的完善,行政楼、学生学习与活动中心、理工大楼、留学生楼即将建成投用。学校建筑还入选了温州市“十大标志性工程”、编入“百项庆百年”展示项目等。
此外,温肯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更进一步。目前,学校共开设18个本科专业和8个硕博专业。现有本硕博在校生4200余名;专任教师180余名,来自全球35个国家地区,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建校以来,温肯一直注重教学与科研并重发展。办学至今,学校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教师累计发表论文540余篇,在SCI、S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学校累计实施科研项目中,包括国家级3项,省级22项,市级32项。2021年,省级科研平台“浙江省省级生物信息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市级科研平台“温州市应用生物医药生物信息学重点实验室”和“温州市产业经济研究基地”落地校园。
学校坚持“以本为本”,努力办好本科教育的同时,逐步开展研究生项目。2020年温州肯恩大学招收了首批硕博研究生。2022年,首批国际英语教学专业、生物技术科学专业的研究生顺利毕业,其中国际英语教学的多位研究生毕业生已被各大中小学所录用,成功转型为真正的英语教育者。“截至目前,学校已培养7届本科毕业生2700余人,60%以上前往全球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其中约42%入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QS排名前50的世界名校,61.5%入读世界排名前100名校,升硕率稳居全国高校前列。”王立校长为记者介绍道。
“2022年是温州肯恩大学办学的第11年,这虽是一所年轻的中美合作学校,但也因为年轻而充满朝气、充满创新型,也充满了无限可能性。我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高考生,在传统大学教书多年,但在温肯,我看到了有别于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回忆起自己在今年毕业典礼上对毕业生的祝福时,王立说道,“百年前,旧中国百废待兴,青年面对的课题是‘救国’,百年后的今天,这一代青年人面临的是‘复兴’的伟大使命。我认为个人的青春和理想,热忱和信念,从不与家国情怀相悖。作为校长,我将和温州肯恩大学一起陪着孩子们,在新时代与国家同向同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