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两千多年前宫廷百戏表演场景

光明网 显示图片

再现两千多年前宫廷百戏表演场景

这是被修复的“28号俑”。

  图片来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再现两千多年前宫廷百戏表演场景

【立射俑】

  在秦俑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兵种,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跪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身着轻装战袍,束发挽髻,腰系革带,脚蹬方口翘尖履,装束轻便灵活。

再现两千多年前宫廷百戏表演场景

【骑兵俑】

  出土于一、二号坑,多用于战时奇袭。由于兵种的特殊,骑兵的装束显然与步兵、车兵不同。他们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脚蹬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

再现两千多年前宫廷百戏表演场景

【车兵俑】

  车士,即战车上除驭手、驾车者之外的士兵。一般战车上有两名军士,分别为车左俑和车右俑。车左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着护腿,头戴中帻,左手持矛、戈、戟等长兵器,右手作按车状。

再现两千多年前宫廷百戏表演场景

【武士俑】

  即普通士兵,平均身高约1.8米。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

再现两千多年前宫廷百戏表演场景

【军吏俑】

  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铠甲将军俑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再现两千多年前宫廷百戏表演场景

  【跪射俑】

  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而跪射俑位于阵心。跪射俑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工作又有新进展,出土于秦陵百戏俑坑的“28号俑”修复完成,这尊“仰卧俑”因其姿态奇特引起研究者关注。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省主会场活动11日上午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举行,当日首次对外公布刚刚修复完成的出土于秦陵百戏俑坑的“28号俑”。这尊陶俑,不同于坑中其他较为常见的站姿或坐姿的陶俑,而是呈现出仰卧的姿态,暂被称为“仰卧俑”。

  这尊陶俑出土于K9901陪葬坑,这座陪葬坑于1999年试掘,并于2011年至2013年进行了整体重新发掘,共出土彩绘陶俑近30件,目前共修复25件。由于其出土的陶俑与兵马俑有着较大的差别,据专家推测这些陶俑是为秦代宫廷提供百戏表演的百戏俑,并将该陪葬坑暂定名为“百戏俑坑”。

  与秦兵马俑坑象征着军阵的内涵所不同的是,百戏俑坑是象征着秦代宫廷娱乐杂技的机构。“28号俑”出土于秦始皇陵K9901百戏俑陪葬坑中部,发掘时残破非常严重,由数十块残片组成,其头部及双手缺失。“28号俑”的保护修复共历时9个多月时间,修复完成后俑身通长154厘米,重101.4公斤。

  另外,修复人员在“28号俑”的保护修复中还在其腹部表面彩绘之上发现一处三连指手指纹的痕迹,在陶俑双臂发现有明显的夹纻痕迹,并在膝盖处发现有二次覆泥痕迹,这些都为后期研究陶俑制作工艺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线索。

  新华社西安6月11日电(记者杨一苗 李一博)

  ● 关于兵马俑你还知道哪些姿态

  兵马俑从身份上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根据实战需要,不同兵种的武士装备各异。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

  来源/综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官网等

  制图/方磊

作者:杨一苗 李一博

来源: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