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号套餐,凭啥难办?

光明网 显示图片

  保号套餐,是指运营商的最低消费套餐。

  比如,某运营商最低消费套餐为8元,

  包含30分钟语音通话,100MB的流量。

  刷几条短视频、给客户打个电话,

  可能一天之内就用完了。

保号套餐,凭啥难办?

  如此“鸡肋”的套餐,

  只能起到个保障手机正常运行的作用,

  因此被大家戏称为“保号套餐”。

  不过,这样的套餐,

  可是不少人的“刚需”:

  出国留学、工作几年,

  不想注销国内手机号,

  可以开个“保号套餐”,

  让手机号低成本存续;

  使用多年的老手机号,

  绑定了众多APP,

  可以开个“保号套餐”,

  偶尔收收短信验证码;

  运营商提供的套餐不划算,

  不需要几百分钟的语音通话怎么办?

  “保号套餐”+流量包自己DIY一下,

  小日子过得精打细算。

保号套餐,凭啥难办?

  保号套餐:听起来美好,办起来难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

  线上办理手机业务时,

  客服总会热情推荐:

  xx定向流量、彩铃彩信业务、限速不限量......

  各种花里胡哨的名词里,

  隐约透露出一个字,“贵!”

  当你提出“想办理低价套餐”,

  客服则瞬间冷漠:

  “需要机主本人到归属地自有营业厅办理”

  “提供老年证、贫困证明或残疾人证才能办理”

  “这个套餐现在已经没有了”

  如果你真的信了,

  则正中客服下怀——

  这些只是“劝退话术”。

保号套餐,凭啥难办?

  早在2018年8月,

  工信部就已发文规定,

  电信运营商不得限制用户更改资费套餐。

  为什么客服会信誓旦旦表示,

  “线上无法办理”呢?

  有业内人士称,

  这是由运营商公司的业绩KPI导致。

  用户保有量、高额套餐保有量等考核指标,

  让用户在更改低价套餐时,

  极有可能会遭到客服“花式”挽留。

保号套餐,凭啥难办?

  用“魔法”打败“魔法”

  面对客服的搪塞、装傻,

  不甘被骗的用户们

  研究出了“低价套餐办理攻略”。

  在社交平台上,

  很多网友分享成功办理保价套餐的经验,

  指导“小白”们反击客服话术。

保号套餐,凭啥难办?

  客服拒绝办理低价套餐,怎么办?

  有“不听不听”式回复:

  “客服推荐其他套餐都回复不需要,

  一直说线上办理,客服就给办了。”

  有“不办你就失去我”的威胁:

  “态度强硬些,不给办理

  就说准备‘销卡销户’‘携号转网’。”

  还有终极杀手锏——投诉:

  “告诉客服已经咨询过工信部了,

  三大运营商都没有取消最低消费,

  并且可以网上办理,

  如果这边不能网上办理,就去工信部投诉。”

  据网友们反馈,这些“话术”还挺有效,

  能让客服“瞬间拥有操作权限”。

保号套餐,凭啥难办?

  但用户本来的权益,

  却要兜个大圈子获得,

  真有这必要?

  “自古套路留不住,唯有真诚得人心”

  修改低价套餐本是客户应有的权利,

  现在却需要“查攻略”、“学话术”才能实现,

  荒诞之中,夹杂着一丝无奈。

  客服们学着挽留客户的统一话术,

  利用信息差,

  肆无忌惮地误导甚至欺骗用户。

保号套餐,凭啥难办?

  用户本应享有知情权。

  如果所有套餐都清晰公示,

  用户随处可查,

  “套餐升级容易降级难”“携号转网难”等套路

  又怎会有生存空间?

  信息的不透明、不公开,

  表面为客服的“诡计多端”,

  实则是运营商的不真诚。

  另一方面,

  客服与用户本不该成为对立方。

  客服的本质,

  就是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然而,当业绩考核聚焦在

  用户保有量、高额套餐保有量上时,

  迫于绩效压力,

  客服只能用“踢皮球”的方式尽力挽留客户。

  究其根本,

  是运营商过于“向钱看”,

  而导致自身服务者定位偏离。

  如今,携号转网的全面实施,

  让用户多了份

  “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的潇洒。

  当更换运营商的壁垒消失,

  用户也会“用脚投票”,

  “话术”的生存空间注定越来愈少。

  各家运营商与其用套路短暂留住用户,

  不如拿出诚意,

  用优质服务赢得用户的长久信赖。

  客服、用户,

  这些被迫修炼成的“话术大师”们,

  该消失了。

  你有被运营商套路过吗?

  评论区聊聊~

  壬寅年 四月廿三

  2022-05-23

  转自:央视网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