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
是指引盲人出行的“眼睛”。
鲜艳的黄色、特殊的突起,
让盲人可以凭借脚感判断方向。
不知道你小时候有没有好奇过:
为什么盲道砖多是黄色的?
盲人也看不见呀。
这是因为低视力盲人群体对黄色辨识度最高,
盲道砖设置成黄色,
方便有光感的弱视人群辨别方向。
盲道的地砖也有着特殊意义:
条形块砖意味着可以直行,
规则的圆点砖意味着停步转向,
不同的触感可以让盲人获知
前方路线的空间环境是否有变化。
盲道有点“盲”
然而在实际建设中,
盲道的设计多了几分随意:
一些地方在市政建设时,
为了色彩协调,
将盲道设计成灰色、砖红色,
导致低视力人群出行受阻:
由于施工单位的失误,
把盲道的条形引导砖铺错方向:
(走在上面的盲人一定很疑惑)
更有甚者,
用黄色涂料“画”出一条盲道线,
不知是在糊弄谁?
2022年4月,
有群众在中国宁波网上反映,
宁波鄞州区天宫庄园天宫门附近人行道上,
有一段没有铺设引导砖、
仅黄色涂料画出来的“盲道”。
民众提问:这是要画给谁“看”?
除此之外,
还有“十八弯盲道”、“断头盲道”、“陡峭盲道”......
不考虑实际使用的盲道,建它何用?
建议负责城市规划的工作人员,
建好盲道后先蒙上眼试走一遍。
建设盲道,相关部门可不能“失明”!
盲道也很“忙”
在现实生活中,
还有许多设计合理的盲道,
成了“忙道”:
忙着停车、摆放商品、堆杂物......
上面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盲人。
很多市民对盲道的保护、避让意识淡薄,
随意占用盲道,
其实是从心底将自己与盲人群体画了线:
那些设施是给“他们”用的,与“我们”无关。
然而,这种区分并不存在,
每个人都可能会用到盲道:
突发眼疾、耳疾导致视听受损;
随着年龄增长,不再耳聪目明......
盲道、坡路等无障碍设施,
为我们的社会提供了安全感,
甚至一份体面。
试想:当你年纪大了,视力不好,
走在盲道上却随时可能被绊倒时,
外出亲近自然都将成为一种奢望。
保护盲道,难道不该是分内之事?
保护盲道,多方在行动
令人欣慰的是,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选择“视而不见”,
开始参与到盲道保护中。
面对市民的反馈建议,
地方政府对不合理盲道进行快速整改并公示;
地方检察院针对
保护残疾人盲道安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督促相关部门整改;
越来越多的网友愿意为盲人发声,
呼吁改善不合理盲道:
全国助残日,
去关注一下盲道吧。
不仅为了残疾人,
更是为了我们每个人。
央视网综合新华社、澎湃新闻、极目新闻、甬派、深圳特区报、光明网等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