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保时有发生,正常投保的我们要了解这些知识

光明网 显示图片

  戳伤当代青年的两大痛莫过于“胖”和“穷”。但实际上,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大家面临的一个共同现实可能就是“活着必须做个印钞机,倒下还能给家人留下人民币”。

  这也是为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保险理念,毕竟“爱与责任”才是保险的真正含义。

  在10月15日下午中国财富直播节目“保险金燕咖”中,法学硕士、明亚保险经纪资深总监、峥嵘家族创始人王铮和明亚保险经纪资深总监、恒星营业部创始人黎娜对近期社会热门话题“杀人骗保”事件做了延伸讨论,对寿险、意外险等险种的相关保险知识进行了介绍,小编总结了以下干货,供各位“品尝”。

  对于“杀人骗保”案件,专家们这么看

  ——带身故责任的保险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

  在上周末的保险专栏里,中国财富介绍了一些“杀人骗保”情况。

  在10月15日的直播节目中,两位大咖表示,其实“杀人骗保”案件在生活中相对来说比较少见,大多数人还是利用保险来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保障。

  此外,两位大咖表示,不法分子容易“盯上”带有身故责任的险种,例如意外险和寿险。这是因为此类险种赔付“杠杆”较高,一旦触发理赔条件(被保险人身故),受益人就能得到较高的理赔额度。

  ——骗保没那么容易发生,国家和保险公司都不同意

  首先,在立法层面上,国家就从投保等方方面面做出了法律层面上的顶层设计。例如,在投保问题上,法律规定投保人要与被保人具有“可保利益”。此外,投保人在某一时段内密集购买大额保险等一些“可疑”行为,保险公司也会把其列入重点关注对象。

  ——专家的建议:

  1、老话再提,认真对待每一份保险合同,问问自己,这个合同是用来干嘛的,能给自己带来怎样的保障?

  2、“被保险人”不只是“标的”,一些保险产品需要被保险人知情并签字同意才能生效。

  3、建议用“指定”的方式来确认受益人,具体请咨询专业人士。

  4、“被保险人”对“受益人”归属有争议,跟“投保人”不能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可以到相关部门申诉或者诉诸于法律。

  5、定期梳理保单,不仅能有效发现自己是不是“被保险”了,也能更好地理解目前家庭的保障情况。

  这些保险知识要了解一下

  ——意外险买短期的还是长期的?看需求

  大多数意外险是1年期产品。

  如果对长期意外险有需求,要注意意外险的保障责任要全面,因为目前市面上长期意外险的保障责任更多地体现在保障交通出行方面。

  ——给孩子买意外险要考虑就医范围及是否能包含自费药责任

  给孩子买意外险,要注意在意外伤害保险的医疗责任上是否覆盖了私立医院、公立医院VIP部、自费药等。

  ——严格来说,“猝死”在保险范畴中不属于意外身故责任,但是部分意外险产品附加了“猝死”责任

  此前,中国财富在查阅中国裁判文书时发现,2019年至2020年10月间,至少有10起因“猝死”赔付产生的保险合同纠纷。两位大咖也在节目中对“猝死”责任做了介绍。

  严格意义上来看,“猝死”在保险范畴中,大部分情况下不属于意外身故责任。在投保人只给被保险人购买了意外险的情况下,被保险人猝死,很有可能出现拒赔。但是近几年,少数意外险产品附加了“猝死”责任,不过额度通常都不高,建议大家关注此类风险,在做好意外险保障的同时给自己增加人寿保险的保障。

  ——寿险具有等待期,需要仔细看合同条款规定

  与意外险即买即生效不同,寿险根据合同条款里的规定,具有90天至180天的等待期。两位大咖介绍,如果被保险人在等待期内不幸离世,根据条款规定,可能会退回保费不会赔付。

  ——定期寿险还是终身寿险?

  工薪阶层,更推荐性价比高的定期寿险。

  收入较高的人群,更推荐终身寿险,因为还有财富传承的意义。

  最后,小编想说两点,第一,大家还可以到中国财富APP上回看本期节目,了解更多保险知识干货;第二,找个正直靠谱的人结婚。(作者:何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