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俄乌冲突一周年】
作者:冯维江(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秘书长)
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已近一年并且仍在延宕,其牵涉或影响的范围早已超出兵戎相见的双方。通过相互连通的国际体系和全球市场,乌克兰危机将各个国家和地区或深或浅地裹挟其中,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秩序造成巨大的冲击。
次生危机诱发多国动荡
乌克兰危机及欧美启动的对俄制裁等措施,让世界经济增长雪上加霜,推高全球通货膨胀,引发诸多领域次生危机。一是金融危机。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西方采取极端措施对俄进行金融制裁且不断加码,严重冲击国际金融秩序,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2022年美股三大股指年内最深跌幅均超过20%,其中纳斯达克指数一度下跌超35%,创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除2020年外)的最深跌幅。二是粮食危机。危机爆发以来,俄乌两个农产品大国生产受阻、产量下降;美西方层层加码的制裁加剧全球粮食短缺;各国为增加国内供应和降低价格而实施的粮食贸易限制越来越多,使全球粮食危机进一步恶化。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2022年45个国家或地区总计约2.05亿人处于“危机”甚至更严重级别的粮食不安全中,人数较上年大幅增长。三是能源危机。欧盟1/3的天然气和1/4的原油都来自俄罗斯。乌克兰危机后,随着对俄能源限制的展开,欧洲成为能源危机重灾区。能源价格飙升至近年高点,天然气价格一度超过每千立方米3000美元,布伦特原油价格也突破120美元/桶。为应对能源短缺,欧洲各国政府甚至采取了要求宗教及商业设施夜晚熄灯、健身房只提供冷水淋浴、对个人和企业使用天然气加税、对空调和暖气限温等举措。
能源价格上涨极大增加了民众的生活成本,包括法、英、德等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发生了持续性的罢工、游行示威、抗议等运动,冲击社会稳定。“武装冲突地点和事件数据项目”的数据显示,2022年1至9月,全球有9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众因燃料价格或供应问题上街抗议,其中在阿根廷、厄瓜多尔、几内亚、海地、哈萨克斯坦、巴拿马、秘鲁、南非和塞拉利昂等国共有80余人在抗议中丧生。这90多个发生社会抗议的国家或地区中,有三分之一在2021年基本没有关于燃料的抗议活动。例如,西班牙在2021年没有任何与燃料价格有关的抗议活动,但2022年仅在3月就发生了335次。
世界格局现阵营化苗头
乌克兰危机表面上是俄乌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美国整合西方阵营发起的“分身战争”,该阵营以提供后勤、情报甚至指挥的方式直接介入了军事冲突,成为事实上的重要参战方。不仅如此,美国还针对中俄友好关系和中国均衡立场,虚构并极力鼓吹所谓“民主对决威权”叙事,图谋把中国与俄罗斯等国树立为对立阵营,进而把中国牵扯入消耗性对抗的泥沼之中。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不久,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就声称,尽管存在乌克兰危机,美国仍将保持对“印太地区”的关注。2022年8月,美国《大西洋月刊》刊登文章引述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的话称,虽然乌克兰危机已经出现长期化的趋势,但美国总统拜登将完全专注于应对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挑战。2022年10月,拜登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前所未有地专设一节来阐述如何“争胜中国、抑制俄罗斯”,并将其列为国家安全优先事项之首。这些试图把中国诱逼向“对立阵营”的举措,无法一直掩盖美国借乌克兰危机“量盟友之物力、逞本国之私心”,在打压霸凌“竞争对手”的同时掠食盟国产业的事实。
与此同时,国际体系呈安全化倾向。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及长期化可能拉开了21世纪大国之间以直接或“分身”方式涉足战争的序幕,动荡不止、兵凶战危的世界取代此前长期保持整体和平发展态势的世界的风险不容忽视。全球层面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在贸易投资、战略、供应链与支付网络、军事等领域的安全化倾向更加明显。例如,供应链方面,2022年7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芯片和科学法案》,以限制补贴资格来阻止半导体企业在中国增产。又如,军事方面,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德国承诺实现防务开支占GDP之2%的目标,并增加1000亿欧元的预算来更新武器装备。
美无法裹挟世界各国立场
危机爆发后,美国试图在全球层面孤立、制裁俄罗斯,但除西方国家外,其他多数非西方国家甚至一些美国盟国和伙伴国如以色列、土耳其、印度、巴西等,都没有参与或支持对俄制裁。美西方已经无法在重大问题上压倒性地裹挟世界各国立场。尽管美西方政府官员通过其控制的全球重要媒体大肆塑造俄罗斯负面形象,在欧美舆论场上掀起不参与制裁俄罗斯就“政治不正确”甚至要遭受牵连性制裁的舆论浪潮,但依然有占全球人口二分之一以上的国家没有随美西方的指挥棒起舞。
在亚太,短期内,美国盟友与美关系更紧密,但中国周边国家防止生战生乱的警惕性和意愿上升。日韩两国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先后放弃了较为温和的对俄政策,加强了对美外交追随。澳大利亚更是紧跟美国,宣扬乌克兰危机中的“中国责任论”。但这场危机也“教育”了亚太国家,使其更加看清了“欧洲出钱,乌克兰出命,美国发财”的残酷现实,从而拒绝这一情景被复制到亚太,避免本国成为替域外大国火中取栗的受害者。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东盟和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就呼吁和平解决争端。东盟外长会议发表声明,强调俄乌双方应立即停火,恢复政治对话。时任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后,亚太多国政府谴责佩洛西访台,表示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些表态反映出周边国家以乌克兰危机为鉴,积极防止域外大国在本地区拱火的鲜明立场。
乌克兰危机再次给世人敲响了警钟:迷信实力地位,扩张军事联盟,以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安全,必然会陷入安全困境。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和平是人类共同事业,需要各方共同争取和维护。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有希望。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和发展,更加彰显了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只有立足发轫于人类本源的统一性,把彼此间可能用于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的相互对抗的资源,转换为应对共同挑战、促进共同利益的合作收益,一起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乌克兰危机,并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2日 12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