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时代的新发展要求,高校需要为社会的发展培育出更多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教育部相关文件对高校探索“双创”教育提供了相应的改革思路,另一方面,教育部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开始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力,是以,“双创”教育中更好地融入课程思政,能够打开我国双创教育的新局面。“双创”课程思政的革新,可以让思政教育融入“双创”教育全过程当中,确保“双创”课程包含更多的思政要素。从内容上让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所创新,以达到更好践行“三全育人”理念的目的。然而,目前“双创”教育课程思政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难免出现制约“双创”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的问题和瓶颈。基于此,相关教育者应当注重教师、课程与平台等核心育人要素之间的联系,立足于本校实际情况,更加积极地探索“双创”教育思政课程建设,确保课程教育成效,从而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为时代培育出符合发展要求的新人。
高校“双创”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基础
高校“双创”建设与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即在高校中均属于素质教育下的学科。因此,在内容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相似度。举例而言,在“双创”教育课程中,往往包括创新精神、创造意识,这与思政课程中提到的时代精神和新发展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互联互通,具有同向而行的基础。正因如此,“双创”课程能够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的发展,其中的思政元素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双创”观,更加清晰的实现“双创”教育课程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其中所包括的“企业家精神”,从而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三观”,以实现“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而行的目的。不仅如此,“双创”教育的开展也要求提升学生的“双创”素养。对于这一点,高校应不断提升学生的价值追求,调动学生人生路上奋进的主观能动性,从多方面综合发挥作用,让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双创”观念,有效提升自身的“双创”水平,同时也起到带动周围人发展的作用。因此,在“双创”教育当中,必须关注教育的核心内容,认识到“双创”观培育是课程思政建设当中的关键。
对“双创”观进行分析,则指的是学生对于“双创”的整体看法与观点,其中存在正确与错误,但学生“双创”观的衡量取决于三个基本问题,即什么是“双创”,如何进行“双创”以及为什么要注重“双创”。从近年的发展来看,高校更加关注“双创”教育体系的构建。通过这一方式,能够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对于“双创”的认知水平,提升自身“双创”的实践能力,确保具备更加正确的“双创”观念,为自身未来的发展建设铺路。不仅如此,高校的重视能够帮助改善“双创”观培育的课程和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确保“双创”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具有更加坚实的根基。
高校“双创”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路径
首先,明晰课程价值,正确塑造学生的“双创”观及三观。对此,最初应当明确高校开设“双创”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导向,并进一步明确课程建设的基本目标,精准把握着力点,集合各方面教育要素的力量,并使之同向而行,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积极作用。对此,一方面需要精准定位目标,确定建设思路。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精准定位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找准“双创”观念培育这一着力点,同时提升师资队伍的核心素养,加强知识与实践载体的建设,确保课程思政的开展更加具有目的性和精准度。另一方面,要着重体现“双创”观的培育主旨,聚集各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力量,从而实现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育,确保学生的“双创”观念与三观能够相辅相成。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确保其能够驾驭学生双重“价值观”的塑造。除此之外,充分发挥“双创”课程育人的积极作用,聚拢其中的育人要素,尽可能避免课程思政的碎片化建设。除了上述两个方面之外,还需要传统价值塑造的主线,确保课程思政的建设更加系统化。对于这一点,应重点关注“双创”的价值取向,追求价值认同和价值实现,确保课程思政的建设更具有系统性,避免千头万绪、杂乱无章等教学碎片化的情况出现。
其次,增强核心驱动力,组建高水平的互补“双创”教研团队。立足于时代发展动态,回应时代发展的呼唤,高校必须建设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携手同行的教育方式,确保师资队伍具有更加深厚的思政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达到三全育人的要求。基于此,高校应当更好地依托基层教学单位,以小组的形式,构建教研团队,为“双创”教育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更加充足的核心力量。对此,一是要精心组建教研团队,即由开设“双创”教育的单位牵头,发挥校际、产教之间的联系与作用,与其他学院进行配合,遴选校内外专业骨干,从而组建起跨专业的优势互补的“双创”教育团队,确保“双创”教育具有更加高水平的基础,更好地组建起“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研队伍。二是要提升教师胜任力。想要实现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定期研讨、集体备课等形式,让教师之间形成交流,从而相互之间获得教学方面的启发。不仅如此,学校更应当充分支持教师参与到专题研修班中去,通过学习,在自身的教学中引入新方法和新观念,更好地加强“双创”教育中的思政建设,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胜任力。
最后,优化知识载体,构建跨学科融合型“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对此,要求相关教研团队向外寻求专业力量的支持。第一,重新构建“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对此,要求基于中国化的“双创”理念,打造“双创”教育知识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双创”的过程中要注重公平竞争,充分发挥专业技术的作用,让“双创”获得更好发展。第二,系统化构建课程体系。对此,要始终关注价值塑造主线,确保实践项目主题的确定是符合时代发展最新要求的,同时学生所收获的理论知识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要做到合理编排知识体系,打牢“双创”教育基础,让“双创”教育具有“活页式”教材,推进在线课程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学习经典“双创”案例的路径。第三,拓宽价值塑造通道,做好与思政课程的对接。这一点要求在“双创”课程中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等知识,确保学生在进行“双创”的过程中具有符合社会与时代发展的价值取向。
(李云凤副教授,硕士,广西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
课题项目:2021年广西医科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地方医学院校双创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广西医科大学《大学生创业基础》为例(编号:2021XJGA11)。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