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满天心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千古佳话。和他们浪漫传奇的故事一样流传于世的,还有那首琴歌《凤求凰》。《凤求凰》是琴曲也是一首歌,它迷倒了无数青年男女,成为求爱的古琴名曲。它究竟有何魅力能成为延续千年的爱情童话呢?
明 杜堇 《听琴图》
《凤求凰》之来历:动美人心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从一次屏风后的偷听正式开始。当日司马相如受临邛首富卓王孙宴请,席间,以绿绮弹奏一曲《凤求凰》并和之以歌:“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歌声通篇都是热辣辣的情话:“我曾经走遍大江南北寻求一位真正的爱人,如今我回到故乡,没想到遇到了你,美丽的才女,我已经深深爱上了你,你愿不愿意跟我比翼双飞?”
《史记》中是这样记载这段历史的,曰:“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婢女)通殷勤。”
在艺术上,这首曲子通体比兴,《凤求凰》不仅表达着求取知音的意思,还包含着司马相如非凡的理想与抱负。因为凤凰代表着至高的理想,《礼记·礼运》:凤凰则为鸟中之王。古人也常以凤凰于飞表达美满的爱情。
后世根据二人的故事,不但将《凤求凰》的曲子传扬下来弹奏,曲子背后的传奇,也吸引无数文人画家去缅怀。
李贺用“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来形容音乐之美。而司马相如的遗迹,也因这段故事太有名而被称为琴台。杜甫在《琴台》中写两个人的故事:“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二人私奔之后,因司马家太贫穷,卓文君曾当掉首饰开了酒馆,当垆卖酒,后来司马相如以一篇《上林赋》得到皇家青睐,曾经产生过休妻的念头,给卓文君寄了一首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暗示无亿(意)了。
卓文君写了一首诗回他:“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卓文君流传下来的诗词相传有四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首《白头吟》。也有人考证,这首《白头吟》并非卓文君原作,而是世人为文君不值而杜撰。
唐伯虎就在与祝枝山合作的《十美图》中题《文君琴心》一诗:浮生难比草头尘,常讬千金视此身。若使琴心挑得动,不知匪石是何人。
《凤求凰》不仅给后世贡献了一场千古一爱,还贡献了一首名曲,它的传奇与浪漫也得到了应有的圆满——后来,二人并未分开,而是终老林泉,相伴白头。
《凤求凰》之魅力:名士名琴
李白曾写琴诗:“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蜀僧的绿绮,并非司马相如当年那张名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传奇之后,这张琴名气太大,所以绿绮也成了古琴的代表。
绿绮是梁王送给司马相如的。司马相如病退辞官各处游历的时候,曾经到了梁王府,梁王刘武,是窦太后的次子,文武双全,战功赫赫,封地财宝无数,名琴无数。司马相如做客梁王府,为梁王做了一首《如玉赋》。此赋辞藻瑰丽,言辞华美,格局不俗。梁王一高兴,将收藏的绿绮琴赠给他,名士得到名琴,从此琴不离身。
绿绮为我国四大名琴之一,传世之宝,琴身隐约透着幽幽绿色,所以名为绿绮,琴内刻着“桐梓合精”的铭文。拥有绿绮,是当代文士的一大梦想,司马相如以才华得此琴,无人不佩服。
《凤求凰》是司马相如为卓文君创作的琴歌,他第一次公开弹奏《凤求凰》,便是用的这张绿绮。名士名琴妙曲,所以才产生了这样完美的效果,也才诞生了《凤求凰》这样一首千古名曲,成为后世求娶知音与心上人的固定曲目。
司马相如是汉赋的奠基人,他的词自然是好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开始接受更简单的内容,他的词稍显晦涩。
在《西厢记》中,王实甫按照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戏码也安排了主人公的一次琴挑芳心——张生学司马,在东墙外弹《凤求凰》给莺莺听,以动芳心。
王实甫给《凤求凰》另外填了一首琴歌:“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墙内的崔莺莺,听见墙外琴音如流水,歌声热辣,情窦初开的少女感动不已,念道:“他曲未终,我意已通。怎奈劳燕各西东,尽在不言中。”
《西厢记》这首《凤求凰》琴歌更直白热辣,歌词婉约,所以后世、当代所弹唱的《凤求凰》大多数都是《西厢记》中这个版本。
《凤求凰》之特点:亦琴亦歌
琴歌,是古琴的一部分。《琴史》中讲:“古之弦歌,有鼓弦以和歌者,有作歌以配弦者,其归一揆也。”意思是说,古代的弦歌,有弹琴配合唱歌,有作歌配合弹琴,二者的道理是一样的。
古人弹琴时必然唱歌,唱歌时也时常弹琴,指下琴声与心合一。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孔子在删减整理诗篇的时候,也是以《韶》乐和《夏》乐为标准来整理和选用的。《史记·孔子世家》中讲了这一现象:“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凤求凰》琴挑美人的成功,琴歌功不可没。相比音乐,辞藻总有更直接的魅力。
琴歌在汉魏时期开始流行,正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这个时期,当时的琴家蔡邕在《琴赋》中描述“感激弦歌,一低一昂”。四川出土的汉代弹琴陶俑,都是抚琴、张嘴的状态,也是一边弹琴,一边唱歌的模样。
但《凤求凰》为司马相如宴会中临时所做的歌词,更考验才华。《酣古斋琴谱》中后记记载了关于《凤求凰》这段故事:“此汉司马相如所作也。时有文君卓氏新寡,而善听音乐。相如知而作是曲,附琴歌以挑之。其昔淸澈,调趣髙妙,足以感人之逸志矣。”
《凤求凰》曲调情意绵绵,音节流亮婉丽,旋律缠绵跌宕,不扭捏,不矫揉,演绎着一世又一世痴男女对传奇爱情的艳羡。
琴歌曾经是古琴艺术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早在春秋时期,《阳春白雪》就是一首著名的琴歌。此外还有王维的《阳光三叠》、蔡文姬《胡笳十八拍》都是很著名的琴歌。宋代文学家姜夔,就是一位琴歌创作者,他留下了不少琴歌作品,至今有琴人传唱。
后来琴歌的隐退,是为了使音乐发挥到最好的状态,但是琴歌《凤求凰》,琴与歌相得益彰,互为成全,一直亦曲亦歌,没有失传。
《凤求凰》,是个小曲子,却并不好弹,弹奏多缠绵深情配以热烈。小曲情深,无情便无趣,无趣便无聊,情过容易俗,情浅容易闷,深浅之间须平衡,吟猱之间须有度。
《凤求凰》高度呈现古典之美。它是求爱的曲子,却是求爱的经典,有着别具一格的浪漫与真情,它不挑不浮,不急不躁,指下心间,舒缓自如——天不会荒,地不会老,纵你我于尘世擦肩又擦肩,到底也会遇见。(月满天心)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