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人才进入社会前最关键的平台,也是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源泉,学生在高校接收的教育会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甚至对学生未来职业的选择和社会的贡献起决定性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品格和职业观念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媒体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广泛应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各类资源,各类信息也会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在新媒体背景下,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增加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难度,网络中潜藏的不良信息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优化教育方法,以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网络时代,对学生的思想做出积极引导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研究方向,基于此,本文对新媒体社会进行分析,探讨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方法和模式,以期提高高校教育效果。
新媒体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衍生物,是在网络普及的前提下,通过移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交互、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达,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端随时随地接收各类图片、音频信息,信息接收效率提高、消息的复杂程度也提高,新媒体一方面方便了用户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用户对不良信息的筛选,综合而言,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尤其对于还没有形成完整“三观”的大学生而言,极易被网路信息引导。从理论层次上分析,新媒体又相对宽泛,是借助互联网,对网络信息进行传递的平台,相比较传统媒体而言,其具有时效性、交互性、包容性和灵活性,新媒体对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将新媒体技术引入高校思政教育当中,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学壁垒,让学生更便捷、更快速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是一种依托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实时信息传播的技术,信息传播速度快、不受区位和时间限制,方便快捷,传统教育模式一般是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和信息的传递,学生大量的知识需要通过书本来获得,获得知识渠道也仅仅局限于所在学校的老师,新媒体可以打开地域束缚,链接多方知识和资源,随时传递给学生,更有利于思政教育的开展。同时,现代主流媒体以正向积极引导为主,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受到正面教育,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媒体也具有互动性,可以拉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双方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思想交流,教师也可以更直接、真切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它是架在师生之间的一座信息沟通桥梁。学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向学生随时推送优秀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潜移默化的建立正确的三观,学生出现认知偏差也可以及时得到教师的解答和引导,有利于高校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得到了明显提升,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设备,丰富教学方法,通过影片观看、图片讲解、音频传递的方式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相比较传统的书本知识的口口相传,借助新媒体的教育方式更加新颖,学生接受效果更好,且网路教学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束缚,可以通过微信、QQ等线上交流工具随时进行知识传递,师生也可以更加直接的进行交流与互动,据研究表明,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不易使双方吐露心声,通过新媒体媒介平台,双方交流更加真诚,信息传递效果更好,引导性更强。另一方面,通过短视频、动画片、VR展馆参观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与学生产生共鸣,达到教学目的。通过新媒体,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思政教育资源,释放了教育活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此外,随着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增加,新媒体可以实现碎片化学习的目的,学生不需要拿出专门的时间进行专门的思政学习,但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思政教育资源,极大的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当前,大部分高校学生生活习惯、思维意识较为自主,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绪,对新鲜事物有极强的追求感,但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较差,在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更加灵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更近,双方可以利用新媒体随时互动,并在私密的互联网平台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学生关注点和兴趣点,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等主流媒体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波动,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效果更加直接。最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搜集和采集现代社会思想发展方向,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数据,丰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灵活性。
思政教育从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长时间的学习难免会引起学生的忽视,要借助新媒体技术,用多样化的技术手段积极宣传在高等教育阶段接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的娱乐生活中注重进行正面的思想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正能量,充满活力。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想政治宣传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更容易被接收,更容易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思政教育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将更远。可以通过VR技术、短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战火风飞年代奋进的青年学生对祖国发展做出的不朽贡献,也可以将主流电视剧进行转发推荐,加深学习印象,比如《觉醒年代》《新青年》等,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便捷的优势,让学生更容易、更方便的接受政治思想知识。学校要发挥学生组织作用,通过学生会、社团、读书会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也要发挥党支部、团支部的引领建设作用,通过制定合理学习计划,开展形式各样的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获得体验感,依托新媒体在线上进行思想交流,开展“头脑风暴”,线下积极参与各类参观并发表线上观后感,提高交叉感染力,在网络交流互动中提高认识,学到知识,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奋进的学习环境。此外,在重大节日、纪念日来临之际,也要积极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可以在校内开设交流平台,让学生积极发表言论,评选优秀心得体会进行展示,一方面展示当代青年对祖国的热爱,另一方面也在学校范围内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极易被不良思想影响,尤其反面的社会舆论对学生思想冲击极大,高校应该优化舆论导向机制,加强思政舆论平台的管理和监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要进行职业道德培养,定期进行思想动态考察,要对各类思想政治课程和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防止篡改历史内容或隐藏在其中的不良思想内容,保证思政教育质量。思政老师应该积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面对舆论问题要站在正确、积极的角度进行引领性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舆论事件背后隐藏的真实情况,客观分析正面引导,防止学生被不良社会舆论影响,学校也应该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进行甄别和屏蔽,保证学校内部的政治思想环境纯洁。此外,教师应该格外注意个别学生的思想变化,尤其是经常通过自媒体平台发表不良言论的学生,要进行正面引导和思政教育,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帮助解决思想困境和心理挫伤。高校应该发挥榜样力量,通过选树典型、积极宣传,从学生群体当中挖掘思政水平高、三观正确的学生代表,通过演讲、座谈、事迹公布等方式引导校园风气走向,在学生内部形成感染力,从而提高整体思政水平。
思政教育的优点在于具有时代性,可以根据时代变化随时调整教育模式,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应该发挥网络平台的功能,提高教育水平,要积极利用校内网、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加强思政教育力度。必须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围绕学生需求创新教育模式,搜集互联网资源,丰富思政教育平台,既要保证教育内容的权威性,也要实现教育方式的灵活性。要根据学生学习体检反馈及时调整教育内容,依据新媒体的发展规律,从文字、图片、音频、短视频、VR体验等方式词入手,将思想政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并将思政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当中,让学生在日常课程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政教育。可以研发校内网站,通过网站及时转发、公布各类资讯和知识,让师生及时了解国家文化和主流思想,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设互动平台,录制专题课程,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思政教育内容。要鼓励思政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开设个人微信公众号,及时进行思政引导、新闻推送和知识选送,让学生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教师也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思政方面的交流,互相交换学习意见,针对时政问题可以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想观念。班级要利用企业微信、QQ群、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发布思政教育信息和内容,尽可能覆盖到每一位学生,让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校园日常学习生活当中。
大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对自由,高年级的学生自由时间更多,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积极组织各类主题鲜明的思政类文体活动,并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比如“七一大合唱”“十一文艺汇演”等,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来提高教育效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丰富校园生活,也可以通过教学资源的调配实现教学中心转移,让学生在更加温馨、放松的环境下感受思政教育的熏陶。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将迎来更加严峻的挑战,新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影响学生思想,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考虑学生需求,融合新媒体技术,借助新媒体碎片化、便捷化的特点,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发挥思政教育作用,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政教育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作者:马进军,系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