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拥军(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 处长、研究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正确,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创性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进入数字时代,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数字经济越来越成为彰显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集中体现了数字时代新发展理念的强大思想力。
数字经济是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为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激活了新引擎。数字经济发展靶向瞄准的是科技自立自强目标,精准聚焦的是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近年来,数字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取得突出成就。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5G实现技术、产业、应用全面领先,全球超算500强中我国上榜数量持续蝉联第一,芯片自主研发能力稳步提升,国产操作系统性能大幅提升,规模化推广应用加速。未来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讨不来的,要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全面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真正迎来数字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性转变。既要打好补短板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甩掉“卡脖子”问题;又要打好扬优势的领跑型前沿基础技术攻坚战,在量子信息、光子与微纳电子、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构筑“非对称”技术优势;还要构建开放灵活的制度体系与创新环境,建设数字化领域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机制,构建协同发展、生机勃勃的产业创新生态。
数字经济是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为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形成了新布局。作为基础性、通用性技术,数字技术赋能有利于打破时空局限,引导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推动区域空间、产业行业协调发展。近年来,三次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技术深度赋能种植、养殖、畜牧等各领域,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全国企业经营生产过程关键业务环节实现全面数字化的企业比例达到52.1%,电子商务交易额从2017年的29万亿增长至2021年的42万亿元,连续9年保持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地位;数字经济区域协作加快开展,京津冀通过平台联系创新主体、汇聚创新资源、开展跨界合作、构建协作网络、营造创新生态,数字长三角协同建设不断提速,各取所长多点开花。新基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新动力。未来数字经济亟需发挥更大协调作用,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对国民经济各大门类全覆盖,加快推动形成东中西相呼应的数字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为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作出新的贡献。
数字经济是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为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提供了新模式。数字经济正在加快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有效缓解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不足的问题。近年来,数字经济促进绿色生产方式不断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有力推进数字化赋能绿色制造发展;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加快普及,国家能源局组织 676 个县(市、区)开展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积极引导居民绿色能源消费,上海探索开展“碳普惠”工作,将市民绿色出行、简约包装、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所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为市民账户的“碳积分”。未来数字经济进一步促进绿色发展,既要进一步推广数字化绿色生产方式,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升级,积极推动绿色低碳新技术和节能设备广泛使用,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又要进一步普及数字化绿色生活方式,推进远程办公、公共出行、绿色消费等广泛应用,积极探索多元参与、可持续的碳普惠机制。
数字经济是开放发展的生动实践,为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开辟了新空间。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进入数字时代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数字经济有利于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方位开放格局。近年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北京自贸试验区等积极探索数字贸易开放政策先行先试,2021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1.9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稳步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成果显著,已与17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23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国际规则标准制定能力稳步提升,我国积极参与多边多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活动,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未来数字经济进一步促进开放发展,要进一步加快建立多层次的全球数字合作伙伴关系,围绕数据跨境流动、市场准入、反垄断、数据隐私保护等重大问题探索建立治理规则,持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合作,搭建高质量数字经济交流平台,促进我国数字领域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
数字经济是共享发展的生动实践,为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彰显了新优势。基于信息网络与数据资源的数字经济,具有明显的包容性增长特征,有利于不断提升经济社会的数字普惠性,让人民群众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近年来,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实现全覆盖,截至2021年底,移动网络实现覆盖我国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8%的县城城区和80%的乡镇镇区,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数字社会服务更加普惠便捷,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100%的省份、84%的地级市、69%的县建立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城乡数字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截至2021年底,网上政务服务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加快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至基层办理。未来要进一步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教育、医疗、交通、就业、养老、抚幼、助残等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加速数字技术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保、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深化应用,通过数字经济发展支撑补齐民生服务供给缺口。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持续冲击,数字经济伴随信息革命浪潮快速发展、逆势上扬,引领着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从历次技术产业变革规律看,每当新的革命性技术出现,谁先拥抱新技术,谁就将赢得发展先机。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发展数字经济是未来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跃”。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重要思想指引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彰显前瞻思想活力、强大制度优势、蓬勃发展动能。
相关阅读:
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
以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厚植我国发展新优势
网络安全提质增效,助力网络强国建设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一次具有风向标意义的盛会
弥合数字鸿沟,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数字经济发展保障就业质量提升
弥合弱势群体数字鸿沟,共享数字红利
科技创新引领我国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