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走深走实

  作者:鄢杰(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博士生导师)

  长江经济带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各省市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差距较大,存在竞争和矛盾的同时,也形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的客观基础。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五个关系。其中“整体推进”“总体谋划”“协同发展” 以及“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等指示都内含了丰富的区域合作思想和要求,指明了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省市的区域合作。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效益目标是长江经济带各个区域的共同追求,加强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省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下,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有所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区域合作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地方污染排放、生态破坏、环境风险问题仍然相当突出,各省市之间有关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健全;区域合作虚多实少,区域合作缺少实质内容,尤其是大型的跨区域的生产和科技方面的实质性合作缺乏;各省市区域合作浮于表面,形式松散,主要表现为会议和论坛的形式,缺乏一个高效的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机制;区域合作中的主体责任不明确或落实不到位;区域合作与竞争的矛盾突出;跨区域合作的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尚未建立。

  针对上述问题,要强化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根据物品属性分类建立长江经济带内区域合作。根据物品属性大体可以分为纯粹的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三类。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基于生态大保护前提下的发展,生态修复重建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约束。良好的生态环境产品具有典型的纯粹公共物品属性,对于此类产品应该由政府来完全提供,因此,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首先应该在纯粹的公共产品供给上进行合作,九省二市的政府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结合自身实际联合进行专项生态规划,制定统一的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的法律法规。对于混合性准公共物品如港口码头、公路、铁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供给可以采取政府合作和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目前长江经济带内各省市要联合盘点长江干流、支流的港口码头分布,测算港口码头货物分拨、集疏运能力,在盘点整合存量港口码头运输能力的基础上科学规划新增港口码头建设。

  全域一体化合作与次区域板块式合作相结合。所谓全域一体化合作是指长江经济带内九省二市共同参与的一体化合作,所谓次区域板块式合作是指部分省市之间或单个省市内部地州市或县域之间进行的区域合作。一方面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都有着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共同追求,另一方面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又客观存在,不同的省市承担着不同的区域发展功能,区域差异成为次区域板块式合作的客观基础和现实要求。因此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方面既要追求全流域的一体化合作,也要允许次区域板块式合作在一定阶段存在。一般而言,属于整个长江经济带共同事务的,或者是在经济上有着共同的紧密联系的领域可以实行全域一体化合作模式,而一些地域特色突出或地域联系紧密的事务可以采取板块式区域合作模式。

  目前,长江经济带内部板块式区域合作模式较多,比如长三角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武汉经济圈、成渝城市群等,以及省域内部不同地州市县之间形成的各类次级经济区域等,这些板块式的区域合作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合作。基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未来要逐步弱化板块式区域合作,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目标统驭各次级区域的板块式合作目标。

  加快建立跨区域的长江经济带科技研发应用一体化联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包括经济水平的提高,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这就需要加大科技研发与创新。已有学者的研究测算结果显示,2010—2017 年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经济发展效率平均值仅为0.4746。同时目前长江经济带内部技术研发条件和研发能力差异较大,不同省市之间产业技术水平差异明显。未来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之间要加强技术联合,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部门之间、企业之间、高校之间互派技术人员,相互开放实验室,形成跨区域跨部门跨企业的科技联合体,建立科技投入的激励机制、科技研发风险分担机制和科技效益的分配机制,积极促成科技成果的交易、转让、使用。通过建立长江经济带内部科技一体化联盟,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与运用,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统筹资源配置和劳动分工,加快长江经济带内部跨省市区域的产业和企业整合,形成一体化的企业联合生产经营。长期以来过分强调地域分工,各个省市都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形成了一套封闭独立、自成一体、或大而全或小而全的经济体系,导致长江经济带内部产业结构趋同,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效率。建议各省市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市场各方主体通过兼并、重组、股权投资、合同协议等方式进行联合,逐渐从地域分工转为产业内部分工,使不同地区的企业成为一个完整产业或产品生产链条上的不同环节,这种一体化联合性质的大企业内部分工有助于企业跨区域的资源和要素的合理配置与协调,进而提高长江经济带内部资源整合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对外开放,联合参与“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有着对外开放的先天优势,目前重庆、成都都开通了通往欧洲的班列,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条件得天独厚。长江经济带内部集聚了大量的传统 “三高”产业,这些产业单靠长江经济带内部转移消化难度较大,东部向中西部省市转移后仍然会影响整个长江经济带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未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可以联合参与“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通过联合统筹内部各项资源向外打包输出,加快南向通道建设,政府也可出台联合补贴政策,鼓励传统产业向外转移。

  九省二市要加快清理区域性和行业性的各类行政政策,对于那些不利于长江经济带市场统一,不利于资金、人才、劳动力、技术、商品流动配置的行政政策要及时清理废止,尽快消除阻碍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的各类行政壁垒。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经济空间格局的重要部分,其内部各省市的区域性合作对于长江生态修复重建、重塑长江经济带内经济空间、提高整个长江经济带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高整个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