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选举结果凸显法国政坛再洗牌

  【管窥天下】立法选举结果凸显法国政坛再洗牌

  阅读提示

  法国立法选举第一轮投票结果表明,法国政坛仍在经历政治力量的分化重组。马克龙所在的执政党联盟,其支持率和所获议席数相比5年前可能均有下降。这意味着在未来5年,马克龙政府以改革为主的立法和政策制定将在议会层面遭遇更多挑战。

  6月12日,法国举行立法选举第一轮投票,主要政党集团就法国国民议会的577个议席展开激烈角逐。

  最终,总统马克龙领导的中间派联盟“在一起”、极左翼领袖梅朗雄所在的左翼联盟、勒庞率领的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得票率分别为25.75%、25.66%、18.68%,成为首轮投票的“三巨头”。

  政党持续分化重组

  立法选举是紧接法国总统选举后的另一场重大选举,其结果将决定法国总统和政府未来五年在立法层面受到的支持,直接关系到法国政府的执政和治理效率,因此也被视作“总统选举的第三轮投票”。

  此次选举,最大的焦点是马克龙所在的执政党能否获得国民议会绝对多数席位。而第一轮投票中浮现的一些指向性趋势,显示出法国政坛仍在不断经历政治力量的分化重组,马克龙的第二任期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执政形势。

  近年来,中左、中右传统政党政策主张难以解决法国面临的种种积弊,导致其选民基础流失和政治力量持续消解,这在2017年和2022年两场总统大选中得到体现。

  此次立法选举则使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剧,右翼共和党得票率从五年前的21.6%直接腰斩,左翼社会党则“直接神隐”,两者在法国政坛地位进一步边缘化,其席位和资源持续向中间派联盟、左翼联盟和“国民联盟”分流。

  勒庞虽在总统选举中再次被围剿,但其领导的“国民联盟”在立法选举中得票率增加5.5个百分点,取得“历史性突破”。

  梅朗雄领导的左翼联盟成为本次选举最大黑马,其在总统选举“一轮游”后迅速调整策略,以成为最大反对党为目标备战立法选举,在退休年龄、劳动法等议题上迎合中下层选民期待,最终所获支持率与马克龙所在联盟极为接近,两者呈现分庭抗礼之势。这些趋势都表明法国政坛的洗牌和重组远未结束。

  执政党风头不再

  与此同时,法国政坛新兴力量之间的争夺也日趋白热化。

  此次立法选举中,马克龙领导的“在一起”已失去2017年初入国民议会风卷残云的势头,支持率下降的同时,议席数量也将从350席下降至255~295席,失去议会多数将成大概率事件。而左翼联盟则有望豪取60~210席,与2017年“不屈法国”仅获17席的成绩不可同日而语。

  “在一起”和左翼联盟的升降之势反映了法国选民的某种复杂心态。

  一方面,马克龙连任总统很大程度上是各方妥协、共讨极右的结果,民众对其过去五年执政并非十分满意,更乐见极左翼政党在议会甚至政府中占据更大话语权,以中和自诩“非左非右”的马克龙集团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马克龙五年来虽大力推动改革、重塑法国竞争力、推动构建欧盟一体化建设和“战略自主”进程,然其改革为刺激经济效率在利益分配上向企业和资本做出较大倾斜,普通民众获得感、安全感却有所下降。新冠疫情冲击以及当前物价飙升等,令民生问题进一步凸显。在此背景下,高举求平等、增福利旗号的极左翼对普通民众而言更能代表其利益。

  此外,与总统大选中领袖对决不同,立法选举中马克龙已经失去俄乌冲突下“战时领袖”的“聚旗效应”加成,勒庞的所谓“通俄负资产”也无法转化为“在一起”的加分项。民众经历了俄乌冲突持续推动能源、食品飞涨的现实,所谓“欧洲团结”“反对武力”的政治正确已经抵不过柴米油盐的生存压力。

  “在一起”和左翼联盟的此消彼长,亦反映了法国在欧洲和世界发挥作用的宏大叙事对国内政治影响力日趋消退,竞选议题的内倾化和保守化正持续回归。

  未来执政恐受影响

  对于马克龙而言,立法选举的结果将直接转化为其第二任期的执政掣肘。

  无论以博尔内为首的新内阁在第二轮投票后能否“成功上岸”,其政党联盟议席大幅缩水的现实,都意味着未来以改革为主的立法和政策制定将在议会层面遭遇更多挑战。执政党在很多情况下或将不得不与右翼共和党进行合作,改革的幅度和跨度也将因此受到影响。

  同时,立法选举结果反映出的新旧交替加速化、政治碎片化、政治参与低迷化(投票弃权率达52.52%的历史新高),背后深层次原因则是法国经济社会积弊难除,贫富、地区、族群差距对立持续扩大的基本面。

  在新冠疫情和持续通胀等因素令欧洲及全球经济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马克龙带领的法国恐将在促改革、谋发展、求自主的道路上行进艰难。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研究员)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