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合格人才,国家适时地提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指导理念,成为了我国高校教育新的指导思想。“三全育人”是当前高校“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指导精神,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都在做“三全育人”方面的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神圣职责,在新时期下做好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无论对大学生自身发展还是对国家建设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的时代向大学生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三全育人”理念即是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在社会发展的道路上,有了新的发展目标也就有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有更多理论基础深厚、思想信念坚定、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优秀人才。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民族振兴的使命担当。因此,只有做好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发展人才,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美好愿景才会指日可待。从时代发展的需求来看,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经济蓬勃兴起,促进了互联网文化的大发展,这种发展形势既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对思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新时代向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大学阶段是学生“三观”确立的关键阶段,也是大学生增加知识、掌握技巧、坚持信念、磨炼意志、塑造品格的关键阶段。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进入崭新时期的背景下,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成为未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就需要从更广泛途径中得到更多、更优质的专业知识传授、技术教学、思想价值等方面的引导,以使自身在知识涵养、职业素质、人生信念方面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从而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大学生思政工作是一项常态化的教育工作,需要多角度思考、多方面协调、多领域合作,才能保障育人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三全育人”视角下,要想使大学生的思政工作得到稳步发展,就要用全局的战略眼光去谋划“大思政”格局。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从高校的层面看,应重点结合本校的学科特色、师资状况、可利用资源等一些情况,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统筹安排,从多方面为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包括师资的支持、资源的支持、场地的支持、特色活动的支持等等,以此使大学生能够广泛参与到活动中来,促进“全员育人”目标的实现。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学生要想获得专业的思政理论知识,离不开课堂上教师的教育和引导。由此可见,思政课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会直接影响到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作为思政工作的一线从业者,思想政治辅导员的理论知识、管理水平、实践能力对思政教育的效果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高校应重点为思政理论课教师和思政辅导员创造机会加强理论学习以及进行实践锻炼,从而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游刃有余地发挥教育和引导作用。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宗旨,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他们走出校园就会进入到社会,最终成为各个领域的从业人员,而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需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是工作单位对每一位从业者最基本也是首要的要求和条件。因此,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思政工作落到实处,将育人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全过程。例如,大学一年级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大学二、三年级注重对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学四年级注重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坚定理想和信念,向着美好未来奔跑,实现自身价值。

  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需要高校、社会和家庭三方协作共同配合。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应突破校园的局限,充分挖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遇,以此实现大思政体系的构建。比如,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时,可以利用行政机关单位开展法纪法规教育、公仆精神教育;利用实习单位开展价值观教育、理想教育、诚信教育;利用家庭开展感恩教育等。通过这些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的有效挖掘和积累,不断探索创新的思政育人模式,从而实现三方协同育人的目标。

  当今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高校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而形象。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带来了某些方面的消极影响,但同时也丰富了信息的来源,拓宽了知识传播的路径。

  综上所述,在“三全教育”视角下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对于优秀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因此,高校应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并将其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现全过程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王璐 河北工程大学讲师)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