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全文公布,文件提出,到2025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展望203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此外,涉及民众看病就医用药,以及医疗事业、健康产业的一系列重要举措也随之公布。
这些数字要知道
——203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80岁以上
规划介绍,2015年至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从76.34岁提高到77.93岁。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展望203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8.5%
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提高到25.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8.5%,15岁以上吸烟率下降到23.3%。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每年降0.5个百分点以上
到202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达到52.7%,规划提出,到2025年,这一比例力争每年降0.5个百分点以上。
——地级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达87.5%
规划显示,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达87.5%,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要达到85%。
——国家和省级健康县区比例不低于40%
国家和省级健康县区比例不低于40%。进一步推进健康促进医院建设,二级以上医院中健康促进医院比例不低于50%。
就医用药将有这些利好
——减轻生育医疗费用负担
规划提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支持措施。继续做好生育保险对参保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生育津贴待遇等的保障,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减轻生育医疗费用负担。
——加强抑郁、睡眠障碍、老年痴呆等干预
规划提到,加强抑郁症、焦虑障碍、睡眠障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老年痴呆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扩大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范围
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扩大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范围,落实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完善短缺药品监测网络和信息直报制度,保障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
——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完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和疗效评价体系。构建药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机制,推动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
——针对肿瘤等推动建立多学科诊疗制度
规划提到,针对肿瘤、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疑难复杂疾病等,推动建立多学科诊疗制度。鼓励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提升综合诊治水平。
这些政策动向要了解
——基本建成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规划提出,要基本建成能有效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适应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形势需要的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加强疾控人才建设 提升流调等核心能力
规划提出,开发退休医务人员人力资源,支持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在职或退休医师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或开办诊所。
——支持婴幼儿隔代照料、家庭互助等照护模式
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单独或联合相关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加强对家庭的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研究出台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支持隔代照料、家庭互助等照护模式,鼓励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家庭育儿指导服务。
——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
规划提到,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提升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优势专科和县级中医医院特色专科服务能力,力争全部县级中医医院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
(新华 中新)
来源:东南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