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职业教育迎来全新发展风口,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各方共识。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如何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更好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是一种教育改革理念,国家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推行,适应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满足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也是目前许多职业教育院校大力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宏观上讲“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企业、行业)与学校教育的融合,主要涉及产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协调性问题;从微观层面上看,“产教融合”是指生产与教学的融合,主要涉及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接。产教融合的具体内容包括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依据融合程度,可以将产教融合分为三种类型:“完全融合”“部分融合”与“虚假融合”。从“产业”与“教育”的关系来看,产业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资金、场地等方面的帮扶,职业教育则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双方各要素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各自效益的最大化。
产教融合既是一个政策性词语,又是一个学术性词语。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两部门印发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第二条规定,《意见》从三个方面提出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的举措。一是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推动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推进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持续深化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启动实施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地方试点。二是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健全国有资产评估、产权流转、权益分配、干部人事管理等制度,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三是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各级政府要将产教融合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打造一批引领产教融合的标杆行业,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特征:1.跨行业性。产教融合是企业生产与职业教育组成要素有机融合的产物,既是产业性的教育活动,又属于教育性的产业活动,是教育性与产业性的有机统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思想,带有明显的跨行业特征,因为关联因素和涉及层面较多,产教融合过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及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2.双主体性。产教融合是产业发展和职业院校双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互相作用。企业是技术研发、产品生产与成果应用的主体,职业院校是人才培养教育的主体,两者都不可或缺,共同参与了技术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过程。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联系企业、服务实体行业,积极融入产业发展过程。企业也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其人才需求加大与职业院校合作沟通力度,健全完善人才培育体系,推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建设高效运行。3.知识性。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依赖知识的更新迭代与技术的不断创新,产教融合实质上是最大限度实现知识在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增值和流动。当前,知识已经不再仅仅是教育机构的专利,同时也是企业等市场主体最亟需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是产教融合过程中的主要衔接内容。产业发展通过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来寻求技术支撑,职业教育也可以依托产业需求提升自身人才培育品质,只有两者相互交融才能有效实现技术、知识、人才等多种要素的合理流动。4.互惠性。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必将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化,而就业结构的优化又可以带动和促进职业院校专业结构的调整,两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可以推动企业与职业院校实现资源共享,助力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产教融合可持续进行的目标与动力源泉所在。同时,产教融合以提升社会利益最大化和教育能力提升为目标,也具有显著的公益性特征,需要企业与职业院校双方共同承担立德树人的社会责任。
职业教育需要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实现的核心路径和有力措施,也是衡量的关键指标和量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科学可行的产教融合制度能充分发挥行业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充分发挥现代职业教育“立交桥”作用,培养具有良好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较强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建议从广度、深度、力度三个层面下功夫。
一是拓展合作空间,增加产教融合的广度。产教融合的内涵非常广泛,涉及产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职业岗位与专业设置、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职业证书与学历证书、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要素内容。伴随着时代发展和产业进步,职业教育内部结构也在不断进行调整、改革和变化中,二者始终处于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不适应的动态变化和循环往复之中,要实现双方的互相适应与有效衔接并非易事,要尽可能地缩短适应周期,可以从拓展合作范围、内容方面入手,校企双方要结合区域发展和行业需求,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共同拟定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多形式、多途径、全方位实现资源共用、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拓展产教融合的涵盖空间。
二是深挖合作潜力,增加产教融合的深度。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与必然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度,直接关系到其生存发展的高度。首先要转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产业转型升级背景条件下,职业教育必须融入到产业发展当中才有出路的思想,不断挖掘潜力,激发活力,将产教融合推向更高的合作层次。其次要由浅入深。深化产教融合,重点在于强化校企合作。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实践特色,找准学校与企业的利益交汇点,找到突破口,以点带面,由易到难,逐步深化,不断提升产教融合层次水平。可以先从中小企业、中小项目着手,逐步向知名企业、高端项目延伸,稳步提升到战略合作层面,最终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再次要丰富融合途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包括专业共建、订单式培养、教学工厂、厂中校、校中厂、共建实习基地等多种合作模式。此外,契约合作也日益成为近年来一种较为新型的融合方式,职业院校通过与企业签订合同、协议等方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这种方式,职业院校可以将企业的标准、技术、设备等生产要素转换为自身的教学资源,企业也可利用职业院校的科研、人才、校友等资源深化合作。最后,要积极构建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从办学模式层面看,尝试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相匹配的现代职业院校内部治理体系与管理制度,规范组建院校、企业、科研机构、行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覆盖全产业链条的职业教育集团或董事会、理事会,为深化产教融合提供制度保障,确保其改革目标方向。从运作机制层面看,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期稳定合作机制,为产教融合提供根本保证。从可持续发展层面看,探索创建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共同推进的技术、人才、技能创新体系,激发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
三是加大合作力度,增加产教融合的力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效,最终要通过服务区域和行业经济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出来。产教融合不能仅停留在发展共识层面,更要落地落实为职业院校的思想、行动与价值追求,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具体行动。职业院校要面向市场需要,树立就业导向,主动对接和服务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真正把产教融合的办学思想落实到人才培养与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努力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市场适应性,提升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水平。企业、行业要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过程中主动发挥能动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为校企合作提供重要支撑。教育主管部门要把产教融合作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其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指导、推动与监管作用,整合统筹区域教育和产业资源,理顺管理流程,完善政策举措,想方设法为校企合作提供基础条件,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产教融合健康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持续转变,产教融合已成为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符合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发展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趋势要求。产教融合这一既广泛吸收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功经验,又契合我国具体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指导思想,即将也必将对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促进区域平衡产生重要而又深刻的影响。
(万卫、龙靓怡 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