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海洋和陆地加起来占整个地球的十六万分之一,相当于在两个足球场上放了一粒大米,我们的2000万人口就生活在这粒大米上。”
“把每年从盐田港进出集装箱一个个排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五圈,这就是深圳海洋的吞吐量。”
深圳市盐田区春天海图书馆
南兆旭从空间、时间、现实、想象的多维角度,讲述了深圳海洋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从空间上,深圳位于亚热带,离北回归线只有70多公里,依山伴海,降雨和日照都十分充足,这决定了深圳的物种多样,目前在深圳发现的物种超过2万种,超过整个英国。深圳的海洋格局是“1+4+51”,“1”是1小片陆地,“4”是4个海湾(大亚湾、大鹏湾、深圳湾、珠江口),“51”是指51个海岛,从时间上,目前在深圳已经发现的人类活动时间是7000年前,地点就在海边的咸头岭一带。
南兆旭多次强调“万物共生”的意义,并以海洋生物的生存方式举例,比如小丑鱼和奶嘴葵。奶嘴葵会分泌毒液,这种毒液唯独对小丑鱼没有伤害,因此小丑鱼在遇到危险时就会躲到奶嘴葵里;同时,小丑鱼会给奶嘴葵清理里面的垃圾。
人类与海洋,也是共生的关系。南兆旭表示,近日深圳在推动实现近海海域禁渔,这就是科学践行“万物共生”的举措,因为海洋的自愈能力是强大的,深圳的海洋有台湾暖流、黑海暖流、太平洋暖流,只要给它3-5年休养生息的时间,就会恢复一个特别壮美的海底。这样的海底给深圳带来的海底旅游、海底观光、海洋体育经济收益要超过捕捞。
最后,南兆旭解释了盐田区为什么要做一个海洋图书奖,这是中国第一个专注于海洋类图书的评奖活动。他特别分析了“盐田海洋图书奖”的三个野心:
第一,要达到思想的启蒙。就像《瓦尔登湖》在启迪人类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待自己心灵以及如何处世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第二,要促进现实的改变。就像约翰·缪尔的《优山美地》影响了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自然观,最终促成罗斯福在任期内批准建立了53个野生动物保护区,16个国家纪念保护区,6个国家公园。
第三,要造福于人类。就像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直接推动联合国制定禁止使用DDT的法案。
讲座现场南兆旭讲述“盐田海洋图书馆”的三个野心
分享环节,南兆旭和主持人王海东以及听众一起讨论“近2000多万人生活在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何更好相处”的问题。南兆旭说,考虑生态保护的大前提,是至少要让这2000万人保持一个基本生活的水准,目前深圳留出了48%的生态保护线,是很不容易。
王海东指出,2000万人居住在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和自然互相要做什么,我们不能要求自然做什么,它是自在自为的,能做的只有人自己改变自己,比如克制一些主动想要采摘猎杀动植物的欲望,收缩自己诸多铺张的心态与行为。
讲座现场精彩瞬间
本场讲座在观众们的积极互动中顺利完成,除了现场观众,线上观众互动也非常热烈,大家对海洋产业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如何更好地并行开展展示出了非常强的好奇心。
“盐田海洋文化系列讲座”由中共深圳市盐田区委宣传部、深圳市盐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深圳市盐田区海洋文化研究会承办,拟在全世界范围邀请海洋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以讲座的形式,与大众分享海洋知识,传播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论坛和“盐田海洋图书奖”联动,相辅相成,形成盐田海洋文化的品牌矩阵,全面提升盐田区海洋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
这是2022年度“盐田海洋文化系列讲座”的第一场,后续盐田区图书馆还将邀请诸多海洋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听众普及更多的海洋文化知识。
来源:咸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