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呈现的亮点及对国际贸易的积极促进作用

  我国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国际进口博览会,2018年,首届进博会吸引了3600多家企业参展,展馆面积30万平方米,意向成交金额突破578亿美元;2019年,第二届进博会参展企业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馆面积36万平方米,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额超过711亿美元;2020年,第三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达到726.2亿美元,较上届增长2.1%;2021年国际,第四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有2900多家企业参展,首次在线上举办国家展。进博会的举办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企业和商品提供了交流机会,有效促进了国际贸易额的增长。进博会的举办也推动了世界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一、进博会呈现的亮点

  每一届进博会都是亮点纷呈,形式与内容均有创新,并且成果显著,从第四届进博会来看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进博会成果丰硕

  进博会的成果主要表现在经贸领域,经贸合作成果屡创新高。总体来看,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超过700亿美元,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来参展,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打开了大门。企业采购成果丰硕,进博会为企业采购也带来了诸多便利,例如中国国家能源集团与38家企业签订进口采购协议,霍尼韦尔与20家我国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各种展品琳琅满目,有六大展区,包含食品及农产品、汽车、技术装备、消费品、医疗器械及服务贸易。展示的商品越多越丰富,则相应的贸易机会也会增加。

  (二)首发首展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实现突破

  第四届进博会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422项,超过前三届,诸多首发首展的最前沿产品在进博会上亮相。其中,新能源成为第四届进博会的主要亮点,氢燃料电池汽车、概念车等展品夺人眼球,也体现了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速度与成果。另外,技术装备展区全球首发产品近10件,消费品展区中也是新品不断,其中不乏一些搭载高科技技术的新产品。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的出现自然会吸引更多参展商的注意力,也为全球商品交流带来机遇。

  (三)注重绿色低碳理念

  在第四届进博会中提出绿色低碳理念。具体来看,展馆设计诠释了绿色低碳理念,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本身属于三星级绿色建筑;绿色景观和布展方面均将绿色低碳理念贯彻始终。同时,设立以节能环保为主题的专区,体现了国际贸易的绿色发展趋势。此外,绿色产品与技术云集,许多企业也纷纷宣布自己的碳中和目标愿景。由此可见,此次进博会充分践行了绿色低碳理念。

  (四)借助数字化技术首次举办线上国家展

  这是进博会首次举办线上国家展,依托三维建模、虚拟引擎等数字化技术搭建虚拟展厅,充分展示参展国的产业、文化等特色,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有了线上国家展,人们足不出户也可以进行线上观展,从而获得全新体验。参展国的范围十分广泛,线上国家展获得了参展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说取得了良好效果。此种方式是特殊时期的最优选择,也体现了我国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与价值。

  (五)配套活动异彩纷呈

  配套活动是每届进博会的亮点之一,此次进博会更是精彩纷呈。此次进博会新增的配套活动有“香港通道,连接全球”主题论坛、“贸易促进型基础设施论坛”等,重点在于增进合作交流,促进世界各国互联互通。配套活动不仅发挥着贸易交流的辅助作用,而且对于加强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具有积极影响。今后的进博会中,配套活动的形式将更加多样,内容将更加丰富,总体呈现多样化特征。

  二、进博会对国际贸易的积极促进作用

  进博会是一场以国家为东道主的重大展会,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对于国际贸易额的增长也发挥着促进作用。

  (一)为国际企业提供展示平台

  一方面,从参展国家数量来看,参加企业商业展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27个,参加线上国家展的国家也有58个。诸多国家的参与,为国际企业展示商品和服务提供了机遇和平台,因此进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和参与。根据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不同国家的产品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这就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借助进博会平台,每个国家可以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另一方面,通过参加进博会,国际企业可以了解全球新产品的发展趋势。每届进博会都会有大量新产品和新技术亮相,其中有很多产品是全球首次发布,国际企业通过其他渠道很难了解到。根据全球新产品的发布趋势,国际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生产策略,优化自身产品体系,从而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二)促进全球贸易互利互惠

  进博会是一场全球贸易盛会,为多个国家提供了贸易互利互惠机会,有着巨大的贸易合作潜力。一方面,我国企业借助进博会可以采购性价比更高的产品。通过进博会,我国一些大型企业与多个国家的企业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与采购协议,获得了高性价比产品进口渠道。另一方面,进博会参展国获得了更多贸易机会。例如,巴基斯坦表示从进博会获得的经验将使本国企业广泛受益;意大利驻华大使表示,进博会平台对意大利对华出口增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还有多个参展国也表示进博会为贸易往来创造了难得机遇。

  (三)成为数字贸易发展的重要载体

  四届进博会上,均采用了“线上+线下”的模式,有力推动了数字贸易的发展。进博会中,网上展厅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足不出户同样可以游览进博会的商品,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产品;数字直播实现了展品变产品,诸多知名主播直接现身进博会,进行现场“带货”,进而推动了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进博会成为数字贸易发展的重要载体,也发挥着积极促进作用。预计2021到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符合增速将超过28%,世界整体数字贸易规模也将实现新突破。当然,在此过程中数字技术也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进博会的线上模式将更加丰富。

  (四)有利于修复和完善全球供应链

  近几年受到特殊事件的影响,企业生产、运输等环节均遇到难题,全球供应链受到了巨大冲击,对各国制造业也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世界各国对于修复和完善全球产业链达成共识,并为之努力。四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为境外企业和商品进入我国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我国拥有完善的制造业体系,有实力与全球企业开展供应链合作,为修复和完善全球产业链奠定了基础。在四届进博会结束后,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也获得了明显提振效果,这是世界各国都希望看到的结果。随着全球供应链的修复和完善,对国际贸易也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国际贸易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三、进博会为国际贸易发展带来的启示

  进博会的举办对我国乃至世界其他经济体而言,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国际贸易带来的启示也应当从我国和世界其他经济体的角度进行全面思考。

  (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明智选择

  《全球贸易更新》报告中指出,2021年全球贸易总额达到28.5万亿元,创下新纪录。但根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贸易增长将呈现放缓势头,2022年全球贸易增长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水平。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抓住贸易机遇,应对贸易挑战才是正确选择。进博会的成功举办为参战国提供了商品和服务展示平台,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交流,提供了合作平台。因此,在今后的展会举办过程中,世界各国应积极参与,共同为贸易秩序的恢复贡献力量,同时抓住贸易机遇,推动贸易规模不断增长。

  (二)进一步推动数字贸易发展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数字贸易大国,应当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数字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当在数字贸易制度、体系、自由化、便利化方面不断探索,力求构建完善的数字贸易基础体系。在今后的进博会举办过程中,要加强宣传,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与进来,共同推进国际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另外,世界其他经济体也应当积极参与进博会以及类似的展会,追求更多贸易发展机会,共享数字贸易发展新机遇。

  (三)以互利互惠为原则开展国际贸易

  互利互惠原则,又称对等原则,即在国际贸易中,任一成员方均能享受对等的优惠待遇。只有以互利互惠为原则,才能保持对边贸易中的利益平衡,从而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在国际贸易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应当报团取暖,共同应对困难局面,同时寻找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能。互利互惠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国际贸易成员方均能享受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或待遇,从而共同推进经贸领域甚至延伸到其他领域的合作,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另外,世界各国也应认识到互利互惠是开展经贸合作的本质,在此原则基础上才能实现深度贸易合作。

  (四)持续开拓,推动国际贸易创新发展

  2020年,我国就出台了《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九个方面提出具体创新举措,主要聚焦于创新开拓方式、服务渠道等方面。这说明我国充分意识到推动国际贸易创新的紧迫性和趋势性,力求借助创新开创国际贸易新局面。另外,世界其他经济体也应当积极推动国际贸易创新,包括但不限于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格局创新,深刻认识创新对打开贸易格局的积极影响。总之,创新是国际贸易规模增长的有效驱动力,也有利于推动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国际贸易创新不应局限于方式创新,还应积极探索渠道等方面的创新之道。

  四、结束语

  进博会的成功举办推进了全球化发展,有利于优化国际贸易环境,同时彰显出我国全面开放的制度优势。进博会所呈现的亮点既体现了我国的技术优势,也让参展国了解到全球最新产品的发展趋势,借此认识到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进博会对于我国以及世界其他经济体来说,都是一场不可多得的盛会,在国际贸易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促进作用。促进作用不仅表现在为国际企业提供展示平台、促进全球贸易互利互惠,而且表现在进博会成为数字贸易载体,并有利于修复和完善全球供应链。长远来看,国际贸易环境变幻莫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始终是明智举措,互利互惠是基本原则,同时数字贸易和创新发展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

(陈佳毅 山西财经大学)

来源:光明网